在山林中獨處 妙不可盡之於言 從而找到心靈歸家
在山林中獨處 妙不可盡之於言 從而找到心靈歸家
※ 手釋詩文點墨無,身藏嶺岳友朋疏。閒來沽酒和天飲,悶至攜愁伴月孤。意淡由花飛澗水,興濃駕鶴逛雲都。仰眠松下憑星落,一醉隨風夢太虛。(2018.07.31.騰龍詩詞/引自 每日頭條 網站) ※
獨處,不該等同於孤單或寂寞。有我在而無我執,在山上獨處?很可行也很難得,關鍵在於你的心態調整好了沒?離群難處心,獨處尤其須要風險控管,你準備好了沒?
跟著隊伍上山,你可以選擇獨處嗎?答案是可以的,但獨處的裝備要自己揹上去,營地要團體選擇完之後,你才去選擇離團隊遠一點的適當且安全地點紮營,這是標準的離群索居?也是鬧中取靜之舉?值得一試再試,也許,可以考慮把它變成一種習慣?這跟獨攀有些不一樣!獨攀是一個人走自己的路、爬自己的山,一切行止自己掌控也自行負責。而登山獨處,則是跟著隊伍行止,只是宿營時「我行我素」的門前車馬稀的情況(有時候也可以食宿自理,那就更徹底了)!
獨處,是一種修行。在山上獨處,並不容易!但能夠做出獨處的決定並執行順遂者,你要對他豎起大拇指!登山,用一個沉靜的心以及放空的態度,來面對山、來面對任何的一個舉步以及任何的一次喘息。眼界所映射進來的一切精彩,都一一進入了心靈深處,都一一內化成你性靈的一部分。尤其在山頭上沉靜的星空下,一個人加上遠近高低的山輪廓,你會對著你自己說話,你的身體、意識也會與你交流應答?就這樣越談越深,越深越妙,妙在似(是)與不似(是)之間,妙在了悟之間,真的是獨處之妙,妙不可盡之於言;而登山獨處之事,也妙在無法完全窮之於筆?紅塵中,堅守純然的自心,心地安實才是境界之所在!山林裡,浪漫一山的陶醉,沒有干擾、沒有虛應、沒有雜質,玄月明夜,對境心不起,動靜皆無意,唯山林獨處者知!
真正的平靜,可以是風雨中的寧靜;也可以不須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只在心中修籬種菊?不管身處何方,學會獨處、感受寧靜、善待孤獨,似乎就是現代人應該修習的學分?因為獨處是一種態度、一種心靈溝通、一種內心修正,從生活的態度切入,進入自我的心靈溝通與修正,然後才能冷靜、平和地認清自己。尤其在山林中獨處,最能也最有機會與自己內心的潛意識來對話,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一種「自言自語」?其實,就在這個難得的山中獨處時刻,你會發覺有一股內在的正能量,一直在自省、在修正、在回歸,深邃思考生命存在的價值和生活汲營的意義?唯有透過這種融合、提升之後的心境,才可以使自我身心得到最優、最有效的排放與調解?
獨處是要能夠守得住心,與自己深刻、深入地交往,是看清自己的良機。若是你已選擇在獨處狀態中,但你的心還靜不下來,還在萬馬奔騰或小鹿亂撞,表示你只有獨處的樣態,並沒有進入獨處的實質內涵裡,正因為如此,你會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懷疑、驚恐,甚至否定!這個過程就如修行人在靜坐時出現的一些幻象、幻境,此時你要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句話:「若見諸非相」,心頭升起的雜念,知道一切是幻境,任它如來亦如去,其實這些幻聲幻相就是生活裡的一部分,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壞事,是獨處過程中的一種現象。
以心靈之眼,籠罩全景。獨處,可以好好地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對一切,從中從容的得到更多的感動與體悟。長林息眾籟,在深入的山域裡獨處,是一種勇氣,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寧靜的美,是心靈的歸家,是成長的重要時刻,是喧囂紅塵裡的一抹淡然自若與安然自得。悅心有妙理,愛登山的朋友們,深入崇山峻嶺去獨處幾天,遁入山林獨處身,頓悟全在本來心,真的是「妙不可盡之於言」,不信,你來試試!
~ 百岳老查 2019.07.29.
附 記:
本圖是百岳老查2018年11月所畫的。是宜蘭加羅湖(H2200M)晨曦美景。加羅湖位在南湖大山與太平山之間的中央山脈稜線上,屬高山湖泊群,湖畔雲影天光,相映成趣,如此美景很難出現一個人包場的機會?想獨處也只好拎著帳篷自己找離群索居的地方紮營了。遠山映疏木,在如此寧靜的仙境裡,適時的「放空」一下自己,在夜晚的星空下與自己好好來一場「交心」的對話,享受片刻的空山無侶心境,把心自然安住下來,這又是何等的登山境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