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惜入山醉 看山酒半醒 長歌迴幽谷
莫惜入山醉 看山酒半醒 長歌迴幽谷
※ 若有高山症,通常第一天晚上會出現症狀,第二天晚上症狀就會較嚴重。不熟悉情況的山友,爬山時千萬不要喝酒,酒精會抑制換氣反應,更容易缺氧。(高偉峰醫師) ※
勸君登山莫作獨醒人,爛醉山間賽神仙?酒不醉人人醉酒,舒心酒千杯少,深山裡一群山客怎一個「醉」字了得?山客非酒徒,喝酒見心性,上山應景來個淺酌豪飲,莫道不消魂?山酒文化在群山間可謂源遠流長,古代的文人雅士及現代的登山客都賦予它「豪放」的內涵、「昇華」的底蘊,甚至把它視為「忘我」的觸媒、「下筆為文」的誘因、「吟詩作對」的泉源?
勸君攜酒飲斜陽,登頂杯先空,且向山頭看晚照!有人說登山文學裡頭隱含著兩種液體,一種是感動的眼淚,一種就是撫平心緒的酒醪。尤其在天寒地凍時節入山,夜寒宜共醉,酒易動人心,三口兩口烈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山客在宿營地淺酌祛寒兼暫且忘懷紅塵喧囂,杯酒之後,睡袋一鑽,呼聲四起,美妙山夢趁機亂,亂中萬山浮。因此說,行山不知寒,山上的酒最能表現出登山客的豪情壯志與赤子之真性情!難怪有些山友會發出「酒抓得住我」的讚嘆!
一人一帳走山林,千種山情酒一壺,兩腳踏遍山間路,以天為蓋地為蓆,又是何等灑脫?「且向古人建化門庭,東觀西看,是箇什麼道理,汝欲得會麼?《傳燈錄》」在進入登山的門庭後,東觀西看個什麼勁?而賞山覽景這是個什麼道理?甚至你會感悟到大自然之美之韻之味,進而飽吸大自然靈氣與「日月精華」?如果能夠,使自然之景變成登山客個人的「心中之景」,這就是進入山林堂奧且與之共鳴,是登山的上乘境界!
昨宵未敢醉,今早摸黑行,動身眼惺忪,不覺天已明,搖晃好攻頂,看雲酒半醒,笑臉迎人醉,展眉各個舒!返途心先醉,踽踽步伐迷,山花香欲醉,林鳥囀餘音。夜寒宜共醉,山屋惜相會,何必問行程?莫辭山夕醉,勇似少年身?難得夥同醉,始知入山深?卸裝濃茶解疲憊,溪旁洗身月前歸,山風行來涼,餐後龍門陣,暢飲人皆醉,展喉放山歌,直須歌既醉,何必話山經?逢山必定醉,緩解紅塵憂。眾說,山客一度醉,山中幾千秋?明知不是醉,只見風月山樹寒,萬籟已俱寂,夜靜眠深沉,如此行山心境,堪比羲皇上人?
林間高臥,山巔高歌!今之登山勇者能領風騷幾多年?少飲毋求醉,徐行可當車,酒向山前醉,眼隨山稜看,大笑諸公步伐亂,高談小子話猖狂?忽而雷雨催,疾行山屋迎,山坳聽雨淅,山雲常共醉?崇山次次登,好山回回醉,群山容你醉,山客為誰登?或曰,山不負我,我不負山。眾山客們坐山巔看風景,且由那顆狂放不羈的心緒在千重山萬重嶺間翱翔,該是抒發或大或小夢想的好時機,既已上了高山,你能不把握嗎?
山酒入腸酒話多,雖不是文人騷客的隨興吟哦,但,山客登山淺酌或酣飲,各衡其量,最好是,山客無人醉,長歌滿山谷!行山忌爛醉,畢竟深入山域間,嗜酒似乎是對山的褻瀆或輕蔑,不但較易引發高山反應且對安全有所疑慮?惟百岳老查寒天登山總會攜酒,喝與不喝,且看情境、心緒與氛圍!若氣氛還不錯,只在宿營晚餐後,大夥或許小「沾」幾口助助話山經之餘興,在山裡的其餘時間絕不碰酒!
「有酒君但飲,有山君但遊」。其實,美酒潤喉胸襟清,山中若有酒,酒入山腸好入眠,枕的是山月,做的是山夢。行山飲酒有百態,實堪畫一幅《山中百醉圖》? (~醉山系列之八)
~ 百岳老查 2019.08.05.
附 記:
1.本照片引自2019.05.25.三立新聞網。該報導指出,2009.05.19.台灣登山團隊成功登頂聖母峰後的當晚共喝了20萬元的啤酒以示慶祝,說這是「登山人的氣魄」也不為過(圖/歐都納提供)?據悉,那一天,「登頂成功之後,當晚在聖母峰基地營,歐都納後勤團隊為了慶祝這榮耀時刻,大請所有國際團隊喝【必乳】-高山上不比平地,一罐啤酒要價約台幣500,這一群人喝了20多萬。為什麼要喝酒,程鯤董事長神秘的笑說,這是登山人的氣魄,每一位登山人都懂的熱情,而且宣揚台灣的好客之道,與做好國民外交,一切是值得的。」百岳老查以為,爬到最高點,喝到最高點,也嗨到最高點,此情此景人生能幾回?若以一瓶啤酒500元台幣算,完登聖母峰在基地營慶功這一晚大約喝了400瓶啤酒,盡興不辭醉,酣暢淋漓,真的是真情比酒濃,在大山裡可謂四海皆兄弟也!台灣隊了得!
2.百岳老查喜歡寫登山喝酒的篇章,一則羨煞古代文人雅士登高邀月對酌的情境;二則在台灣登山有些人強烈建議不要喝酒,似乎也該當如此?尤其是登山新手平時又少接觸酒精類飲料者尤是?其實,以百岳老查的經驗,在高山上尤其是縱走路線,想喝太多酒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你有多少能耐揹多少酒上山?所以幾乎都是淺酌「沾」幾小口,兼話一大堆山經而已,其樂也無窮!如此而已。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