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七年級文化工作者 為嘉義盡心力

2009/11/04 00:07
2,739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黃沛羽/嘉義報導】

  走進位於嘉義市北門驛旁的玉山旅社,潘品言穿著簡單的T-Shirt與牛仔褲,熟練地沖泡咖啡,乍看之下和一般的咖啡店員沒什麼不同,但聊起嘉義市的古蹟,潘品言卻對北門驛、舊監獄的歷史如數家珍,比土生土長的嘉義人還了解,意外地展現出七年級生少見的文化關懷。

    七十五年次的潘品言,剛從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畢業,早在大二、大三就在課程中,經由田野調查、訪談村民的過程接觸到農村議題;也曾在暑假期間到雲林沿海工業區的村落辦營隊,教小朋友彈吉他、玩遊戲,並讓他們學習如何認識自己的家鄉。雖然在偏遠地區辦營隊,潘品言卻很討厭「下鄉」這個名詞,他認為:「聽起來好像都市人去解救鄉下人一樣,但都市人真的有比較高尚嗎?」而營隊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活動成果與小孩子給他的成就感,讓他發現大學生其實擁有回饋社會的能力。

照片

除了潘品言,仍有不少人幫忙玉山旅社營運,圖片最左方為潘品言。圖片來源/潘品言提供

  在大四時,潘品言選擇調查嘉義市的歷史建築為畢業製作,過程中他發現,曾是全臺四大都市之一的嘉義市,擁有許多珍貴的歷史資產,但政府及大部分的民眾並不了解舊建築的價值,使文化資產在都市更新計劃中逐漸被破壞。潘品言表示:「日治時代的嘉義本來是一個巴洛克式的城市,但現在只能在老一輩人口中才能知道。」有感於政府對嘉義歷史古蹟的漠視,潘品言決定自己投入文化工作,整修玉山旅社就是其中之一。在阿里山公路未開通前,玉山旅社旁的北門驛是連接阿里山與嘉義的重要門戶,玉山旅社見證了阿里山林業興盛的過去,擁有豐富的歷史意義。也因為大學念的是建築相關科系,潘品言在整修過程也和建築師一起討論、一起畫圖,正好能學以致用。

  畢業之後,潘品言並不像一般大學生急著就業或考研究所,而是選擇留在嘉義,協助玉山旅社營運以及參與非營利組織。大多數與他同年齡的七年級生,並未意識到文化保存的重要性,但他始終認為:「保存文化和歷史的工作,總得有人去做。」一聊起嘉義市的歷史,潘品言對古蹟與歷史建築的來歷十分清楚,但同時也惋惜,嘉義擁有很好的觀光潛力,但欠缺規劃,目前還無法把所有景點連接成一個完整的路線。

  潘品言以大學老師的話形容自己「我的血液裡流的是泥土。」因為擁有對土地的關懷與熱情,所以希望能以在地人的角度,來思考古蹟與歷史建築對社區的意義。但他也坦承,雲嘉地區對於文化工作的資源不多,像他那樣的文化獨立工作者難以生存。他舉例:洪雅書房號稱濁水溪以南的最活躍的社運書房,十年來號召不少有熱情的青年從事社會運動,但都因為無法解決現實的問題,最後留不住人才。

  除了幫玉山旅社賣咖啡,潘品言有時還會回學校和學弟妹討論社團活動、協辦古墟市集與籌劃地方報,此外也積極尋找與其他社團合作的機會。他認為,嘉義其實是一個很有文化內涵的都市,即使他並非嘉義人,也值得他留下來,為嘉義的文化與歷史的保存盡一分心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