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古早味 糖人新面貌
【記者李憶璇/嘉義民雄報導】
民俗畫糖的傳統技藝迄今已不多見,只有廟會節慶時才有機會見到,但陳永秋還保留著這項傳統民俗,他透過到國小的教學課程,希望有更多的孩童能夠接觸到這項傳統技藝,體驗古早味的懷舊生活。
畫糖,是個令現代孩童陌生的名詞,對陳永秋來說卻非常熟悉。他從小看著父親經營畫糖攤長大,對畫糖產生了不小的興趣,但成年後並沒有以畫糖為本業,一直到退休後,才真正拾起這項民俗技藝,開始陳永秋事業的第二春。陳永秋從藥廠退休後,認為自己體力有餘,還不到養老的年齡,加上興趣的驅使,便想承繼父親的古早工作--畫糖技藝,到街上販賣古早零嘴。過去陳永秋父親所使用的綠色古畫糖攤已不堪使用,古老的木式拼桌已搖搖欲墜,陳永秋仿造舊貌訂做一套新的木式拼桌,漆上充滿古早味的殷紅色彩。陳永秋在練習幾次畫糖之後便抓到勾畫要領,正式展開他的畫糖新生活。
從燒炭、煮糖、冷卻、畫樣到完工,每一個動作陳永秋都十分地熟練,工作同時還會教學似的解說接下來要畫的動物。「現在也要練習畫卡通人物,小朋友看到就會說那是小叮噹。」除了畫些動物外,陳永秋還學習畫新角色,例如卡通人物小叮噹。從陳永秋操作畫糖器具的動作與神情中,流露出他自信的光芒,勾畫出的動物造型維妙維肖,不難看出他對這份工作的喜愛。
陳永秋除了每天固定到街上販售畫糖人,多數的時間仍到校教學畫糖。他受到民雄附近國小的邀請前去教授畫糖技術,一次一小時的課程讓現代的孩童體驗古玩樂趣,看著小朋友們新鮮又好奇的眼光,陳永秋很開心。「雖說是去教課,但總不能讓他們實際操作,所以都是我做給他們看啦。」陳永秋說。課程中他教授畫糖技術,但擔心熱糖會造成操作的危險,所以仍是自己現場做示範,再將畫好的糖人分送給在場的小朋友。陳永秋覺得小朋友有沒有學會並不要緊,重要的是,他能透過教學的方式讓更多人接觸到這項古早技術。除了學校,嘉義各地的天主教會或道館的小孩安親課程,也會邀請他前往示範。雖然陳永秋有一貫道信仰,但並不在意去其他宗教地區介紹畫糖人,他覺得文化上的傳承比自身信仰更加重要且來的有意義。
「現在的生意不好做,以前一天賣幾十支,現在賣不到十幾支。」儘管陳永秋的畫糖生活看似多采多姿,但實際上的收入卻不佳,他不免大嘆「時機歹歹。」在過去他父親的年代,畫糖是很常見的攤販,生意也比現在好很多。經過時代的變遷,畫糖消失了,現代小孩也很少有機會能再看到此種古早零嘴,因此也不清楚它具有的古早文化。「還好我這畫糖是副業,不然怎麼可能糊口?真正能賺比較多的還是在節慶的時候。」陳永秋說。他曾在某次廟會中有一天賣一百多支畫糖人的盛況,當天就賺了四千多元。雖然平日的收入少,陳永秋從不以為意,對他來說,重新做畫糖生意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讓越來越多人知道還有這樣一個民俗技藝流傳著,若將來有機會希望這項技藝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秉持著「歡喜做」的精神,陳永秋持續著他的畫糖生活,不受經濟壓力影響,熱情地與大家分享當時的「古早味」,讓民眾對畫糖有更多的認識。談到未來會不會要兒子也承繼畫糖攤,陳永秋說,若兒子有興趣當然很好,但若沒有也不會強迫他,畢竟要做得開心才有意義。未來陳永秋仍希望畫糖能一直流傳於後世,不要讓世人忘記我們擁有值得紀念的傳統文化。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