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級登山家來台替脊梁山脈旅遊年暖場 最不要人走場子冷!
國際級登山家來台替脊梁山脈旅遊年暖場 最不要人走場子冷!
※ 觀光不僅是搭交通工具看風景而已,也包含了認識當地的文化、藝術和歷史,享受休閒生活,以及結交朋友等等。現在連中國都將觀光放在文化旅遊部,韓國也是文化體育觀光部。觀光旅遊業務放交通部是機能規格思維,想的是交通條件比較利益:車票門票減價若干?放文化旅遊部則是生活美學思維,著眼生活條件比較利益:在地生活文化的體驗,帶來相對生活甜度增值若干?這中間最大政策思維差異在「降減票價」呢?還是投資「增值生活甜度」?(李仁芳/今周刊/1185期/2019.09.04.) ※
台灣登山的歷史算是非常短?短到來不及產生幾位世界級的登山家?也短到來不及發展出登山相關產業或用品的國際化?因此,除了自我土法煉鋼「摸石頭過河」式的「創見」外,向世界頂級的登山專家學習、引進觀念及必要之技術與裝備,期能在較短時間內能夠「迎頭趕上」?但最重要的還是國人乃至政府公部門對攀登、登山、極限運動等冒險活動的教育、輔導、鬆綁及提倡,讓登山攀岩溯溪等山上海上活動能夠在這個環海且多山的寶島上生(深)根發展!
有人說,台灣迄今還無法產生一位真正的登山家?因此,在推展甚至推銷台灣相關的山域旅遊活動時,無法用這塊國產「招牌」向國際發聲?不得已情況下,也只好祭出「遠來的和尚會念經」這一招,希望提高一點點台灣推動相關活動的國際能見度?這就是所謂的「產品代言」的概念?「代言人不僅要符合品牌定位,更需擁有相當的知名度及影響力,以求快速引起市場注意、刺激產品銷量。」希望透過這個外來和尚把經念好、念得國際都能聽到,最重要的還是希望觸動國際人士能夠到台灣來走走看看玩玩的心!
元曲裡就有這麼一句話,「近寺人家不重僧,遠來和尚好看經。」意思就是住在寺廟旁的人對僧侶不會很看重,但是對那些遠道而來的和尚則「另眼相看」,此乃人情之常!1200多年前的禪宗馬祖道一禪師是六祖惠能的再傳弟子,在唐朝開元年間非常有聲望,有一天他回老家(四川成都),引起全村街頭巷尾的轟動,說有得道高僧要到來。可是當這位大和尚回到家鄉時,大家發現翹首以盼的高僧竟然就是他們非常熟悉的馬祖時,紛紛嚷道:「原來是馬簸箕的兒子呀!(其父是靠販賣簸<畚>箕為生)」馬祖不勝感嘆:「得道不還鄉,還鄉道不香!」可見,一般人就相信「外來的和尚」那「光環」?說穿了,台灣如果自己產生的國際級登山家,相信他也無法把台灣登山的「好」推銷給國人?一言以蔽之,因為他不是遠來的和尚!「媚外、崇外」心態,千古不易!
日前(2019.08.29.)報載,「台灣自然環境多山,擁有逾3000公尺以上百岳聞名國際,年年吸引世界各地的登山客前來,觀光局訂2020為脊梁山脈旅遊年,日管處與歐都納邀去年完攀全球14座8000公尺巨峰的韓國頂尖登山家金未坤28日來台完成玉山單攻,攻頂瞬間他直呼比聖母峰還難得,他對於台灣從都市至高山湖泊、小鎮串聯的多元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請這位遠來的得道高僧替台灣3個月後的「脊梁山脈旅遊年」來,說「暖場」可,說「代言」也未嘗不可?這位韓國來的金未坤登山家,他攀登大山的壯舉迄今全球只有41人完成此項殊榮,由此人來幫「脊梁山脈旅遊年」暖暖場,感覺不錯!
誠如歐都納公司董事長程鯤 所說,「要讓外國愛山人士來台旅遊,可以請各國攀登知名高手來台體驗,透過這些登山行家的傳播行銷效果才會好。」這個方向是對的,這些有前瞻性的企業家也朝這個方向在用心、使力。只可惜負責「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的公部門,其動作、其作為、其規劃在哪裡?各相關部門的配套措施在哪裡?又做了些什麼因應作為?百岳老查關心這個議題,也很注意這個活動的進(發)展,很想把這個偉大計劃弄清楚、弄懂,只可惜迄今仍然「霧煞煞」?有時真的很洩氣的想,連我這麼關心登山議題的人對這個「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像是在霧裡看花?套句王金平日前在對總統選情時的說法,「霧裡看花,花不一定是花?」也就是說,「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不一定是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水中望月,似月非月,月非月;霧裡看花,如花非花,花非花。想到此,就覺得恐怖啊!既然聘請得道高僧來暖場,至盼這個場不要被冷掉?
2017年生態旅遊年、2018海灣旅遊年、今(2019)年台灣旅遊主題為「小鎮漫遊年」,明(2020)年則以「脊梁山脈旅遊年」接棒,持續推展台灣觀光品牌?試問全國百姓,有多少國人知道這幾年台灣的旅遊主題叫什麼嗎?有感嗎?至於明年的那個「脊梁山脈旅遊年」,國人能寄予多大希望?得天獨厚的寶島,有山有水卻也糟蹋了這些老天的賜予?只可惜,大有為的政府未能好好利用這些天然資源,未能把這種難得的天然景觀資源融入特色旅遊當中,吸引國內外愛山人士來台灣體驗山水之行,以及見識台灣風土人情這多元文化之美?可惜了,營造台灣親山品牌,讓世界看見台灣,這深化旅遊強度似乎朝著「空話、笑話」方向在繼續模糊著?諷刺啊,「厲害了,我的國」!
~ 百岳老查 2019.09.16.
附 記:
1.正因為打著「脊梁山脈旅遊」的旗號,所以我們登山界很注意也很在意!照片一.引自2019.08.29.自由時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是完攀全球14座8000公尺巨峰壯舉的韓國登山家金未坤(左三),來到台灣成功挑戰單攻玉山,順便為明年的「脊梁山脈旅遊年」暖暖場。
2.照片二.引自2015.10.13.戶外探索網。是韓國登山家金未坤於2015.10.11.來台參與由歐都納公司等單位所舉辦的「全球14座八千米計畫」座談會,這項堪稱台灣史上難度最高的世界級探險計畫的台、韓登山家,分享他們從世界之巔所帶回來的珍貴經驗。歐都納公司向來致力於推動台灣登山人才向「全球14座八千米」大山去遠征,進而培養優秀的國際級台灣登山家,同時帶動國內登山運動的正常化,不遺餘力,其精神令國人敬佩!
百岳老查回應01:
有熱心山友留言說:「老查兄想知道2020台灣脊梁山脈旅遊年哪一部分呢?我可以試著回答看看!!」
百岳老查回說:
現在是一個資訊「大爆炸」時代,民主國家裡的資訊絕大多數都會公開透明,在一個公共平台上你可查閱到所可能需要的大部份資料,尤其是公部門政策的推動更應該是「唾手可得」?只可惜這一年來得知明年政府有個「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的規劃,想說這是一個對台灣登山環境改革的一個很大契機,因此很想知道整個主計畫案(包括各個配合的分計畫)究竟是如何?對台灣登山環境之軟硬體怎麼規劃、鬆綁、革新甚至揚棄?但是,交通部觀光局的網站你很難從中窺該「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的規劃全豹?零零星星的新聞資訊又過於片段,對想知道「政府在幹什麼」並無多大幫助?幾個月以後就要展開的「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活動,在前幾天(0820日),內政部營建署和交通部觀光局才召開雙首長會議,才要「建立脊梁山脈旅遊年專家學者工作小組平台,研商推動登山活動及山脈旅遊產品。」套句台灣俗話「賽到尻川口[kha-tshng-kháu],才在找便所」,原來政府公務員在推動政策是這樣幹的嗎?這是公部門的事,若此事由民間來代為「解惑」,恐怕對政府推動、宣傳、乃至執行政策是一大諷刺!謝謝楊大的用心,心領了! 百岳老查 2019.09.16.
百岳老查回應02:
也許,是官員「隨便」說說而已,而我們登山界卻信以為真?「有時候,你太認真了,就輸了。」登山界甚至是登山客你知道在這個政策下扮演什麼角色嗎?對你的登山旅遊活動有什麼影響嗎?誰知道「接下來方向是什麼」?登山界還在依扉眺望「天邊彩霞」嗎?這政策(口號)推出,既空洞粗糙,又似有若無?這在印證、強化公務部門「能混就混」的刻板印象嗎?清風拂山崗,官混任他混嗎?還有幾個月緩衝時間,讓國人知道「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吸引國人到「脊梁山脈」去走走看看,這個期盼(要求)有過分嗎?至於,吸引外國人來台灣「脊梁山脈」旅遊,大概就是「維持現狀」了?真的是,無處話淒涼! 百岳老查 2019.09.16.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