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南北彰化漁業即將滅絕?

2009/11/11 19:44
2,262次瀏覽 ・ 1次分享 ・ 2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朱淑娟/台北報導2009.11.10

環保署今(10)日舉行第四次「國光石化」範疇界定會議,前三次分別在今年11月3日、9月25日、10月15日舉行。國光石化範疇界定範圍相當廣泛,包括:物理及化學、生態、景觀及遊憩、社會經濟、文化等五個環境類別、30個環境項目、90個環境因子,含蓋動植物、地質、地形、土壤、水文、生態、空氣、社會、經濟、漁業資源、生態影響等等。

上次會議只討論了14個因子,今天包括國光石化工業區、專用港全部討論完閉。範疇界定會議結束後,國光石化表示將於12月底送二階環評書審查。但距離現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調查項目多如牛毛,是否來得及完成?

國光首創環境調查「邊審邊作」

不過在多個調查項目中,有關調查時程(例如一個項目要求調查三次),會議結論都容許國光可以「邊作邊補」(例如送件前先做一次,接下來再補作其他兩次),因此預期第一次送審的環境影響說明書可能並不周全,有待觀察。

依環評法規定,環說書送件前必須完成所有調查,環評委員才能以充分資料做出判斷,如今國光出現「邊作邊補調查」的結論,不但於法不符,而且未來進入二階環評實質審查時,環委如何審查「未完成的調查報告」也是一大問題。

新聞來源:http://shuchuan7.blogspot.com/

芳苑居民要求評估當地漁業影響

國光區位改「北移方案」後,影響地區已從大城鄉部份轉移到芳苑鄉,芳苑鄉養殖人口遠多於大城鄉,國光一旦開發,對芳苑三萬漁民的未來將有重大改變。

然而國光在更動開發區位後,並未依環評法規定到芳苑鄉舉辦說明會,今天包括區漁會、芳苑鄉代表北上抗議,國光才承諾到芳苑鄉舉辦說明會,同時在二階環說書中,評估國光案對芳苑鄉民的社會經濟影響。

彰化區漁會總幹事陳諸讚指出,漁民是國光案最大的受害者,芳苑鄉民到現在還不知道,未來這會是「引爆點」。國光區位北移後,永興海埔地以南專用漁業權恐怕要重新調整。工業港留一個隔離水道會是一個隱憂,之前彰濱工業區留崙尾灣,一退潮就是沙塵暴,變成一個死海,造成漁民困擾。

彰化南北漁區都完了

陳諸讚說,彰濱工業區開發後,幾乎整個北彰化的漁區都完了。本來還寄望留下南彰化,但現在國光區位北移後,連南彰化也淪陷了。未來如開發,應該要有長期監測以了解對養殖業影響。另外也應替漁民想一下未來的補償方式。

彰化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濟民說,彰化沿海的蚵都快不能吃了,未來如果影響到漁民生計,應該在開發前擬一個因應方案。

芳苑鄉民代表洪新有表示,芳苑有八成民眾從事養殖,未來漁民生計、芳苑鄉未來怎麼辦,要有明確的交代。「你們區位北移了,我們芳苑居民以為還在大城,包括環境影響他們知道嗎?有考慮到我們中下階層的人的生計嗎?這是民主社會,我們應該有發言機會。」

開發後的經濟影響都應量化評估

在諸多範疇界定項目中,並未評估國光開發後造成的經濟影響量化,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指出,開發案對漁業、水、人類健康影響等所有項目都應該量化,例如國光石化每年排放1600萬噸二氧化碳,未來如課碳稅,成本要估算出來。另外,國家減碳目標如因國光開發而未達到,未來面臨國際貿易制裁要如何因應,也要納入評估。

還有包括中華白海豚棲地改變、生態文化景觀改變、彰化縣生態旅遊需求減少等造成的損失、水資源移撥給工業後所引發的代價,都應量化評估。

最後,擔任主席的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裁示在「經濟環境」項目中加一個「環境與資源經濟」的子項,應分析評估包括濕地、中華白海豚、水資源、農業、空氣汙染等,未來引發的經濟改變。

應補做陸地調查,以了解中華白海豚棲地改變的影響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表示,南彰化濁水溪口的特性跟北彰化不同,潮間帶約六公里,搭船從外海觀察約八、九公里,如果中華白海豚在近岸一兩公里覓食,是看不到中華白海豚的。因此建議應補充做陸地調查,才能知道國光開發後對中華白海豚棲地改變的影響。

依學者調查,中華白海豚有兩個熱點(活動區),一個是從大肚溪口到苗栗,另一個是從濁水溪口到以南到外傘頂洲。兩個熱點之間剛好空下國光區位這個空白,才會認定這個區域是中華白海豚的回游區。必須做陸地調查以補充在外海無法看到近岸的缺失,才能正確評估這塊棲地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鐵金剛 (未驗證) ・ 2009/11/14 14:59

不公不義的環評,將使彰化的子民永劫不復。鄉親們請一起站出來!

FrankWu (未驗證) ・ 2009/11/18 10:50

「我不是反開發,而是反污染」,這種說詞人人皆可朗朗上口;但假如沒有我等祖先工業革命,先民篳路藍縷,逢山鑿山,逢水建橋的開發,怎有你我今天豐衣足食的討論,當初不該建設而應保護環境的疑慮呢;子不嫌母醜,天經地義的道理,今天大家吃飽了,卻在嫌當初母親為我等的生存殺了珍禽異獸,包括一些現在所謂的瀕臨絕種的保護類動物,白海豚及是ㄧ例,早期,民國40年左右,海豬肉就是白海豚,是家庭餐桌上動物性蛋白來源,沒有它,不少我們的長輩可能無法存活;當母親的人永遠為著她的孩子們努力,也不斷的在進步,她所使用的方法也隨著時代潮流在進步,我們為什麼不相信她會再次重生,帶領我們走向更長遠的路呢?
人生下來即是污染,有人的地方無不污染,難道說僅可留下鳥類生存,而人卻不許發展,我們的遠祖,如是如此想法,今天我們可能需要猿猴來劃設「人類保護區」;今天我們人類發展後,願意多花些心力來保護曾經是我們『糧食』的物種,為的是讓他們生生不息供養人類,但卻不可本末倒置,為了少數不可能作為生產工具的物種,阻擋我們人類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