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54a-秋月騷動重返小林村(09公民新聞獎參賽作品)

2009/11/11 21:32
1,20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2009PeoPo公民新聞獎參賽作品觀摩

編號:54a

作者

陳柏濡

作品名稱

秋月騷動重返小林村
原發表網址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43894
作品說明 採訪小林村,一直是我日夜的企盼,中秋節這一天,筆者無心與嫦娥對話,我選擇前進充滿悲情的小林村,希望透過文字與影音把現況帶出來,離開甲仙進入五里埔部落,在幾支藏傳佛教的祈福旗引導下,記者終於抵達慘遭滅村的地點,道路也在這裡完全中斷,最先映入眼角的竟是紀念罹難小林村民的紀念碑,路旁、河床遺留的水果、紙錢灰燼告訴我,他們遠在外地的親朋好友,選在中秋回來祭拜他們,這是民族重情重義的最佳證明,這也是聚落情誼最為珍貴的遺產,記者站在高處眺望遠處河床,被那雲深不知處的殘破山河所震盪,誰說男兒眼淚不輕彈,手裡拿著相機,兩手確是顫抖的,眼球注視螢幕視窗,眼角確早已濕透,這是我從事公共事務、河川生態關懷多年,第一次因為主題意識而流淚,我能深深的體會淹埋在大河底下的小林村民,他〈她〉們有多麼的冷冽,被大石壓抑的軀體是如此的痛楚,一幢幢就地取材以大河卵石堆砌的「靈塔」,訴說著一場災難的結束,記者好奇這些石塊排列的方式與意義,如果說,一座小石塔是代表一個家庭,每一塊石頭是代表一位村民,而小卵石則是代表小林村的孩童,那麼,這樣的排列則凸顯了倖存者對親人的無限大愛與錐心泣血之痛,倖存者,他們兩手空空,他們清楚「心存感念」,比奢華的靈堂架構,來得重要,對我來說,這是很特別的採訪經驗。

關於作者

作者自軍校畢業之後,有很長的一段軍旅生活,退役之後,還有一段充滿挑戰的記者工作,那是30年前的事了。一個偶然,來到社區大學,開始與環保生態、歷史人文接觸,這一段是改變我人生規劃很傳奇的一段,因此,今年南華大學生死學係畢業之後,選擇以「建築景觀、環境藝術」繼續個人的研究工作。
自幼生長在家屋零散的山城部落〈中埔鄉.東興村〉,對於先民墾荒過程絡下深刻印象,數十年後的今天,諸羅地區不只是地形地貌的改變,很多的人事物也都有了大幅度的更迭,而這一切竟只是腦際裡的一段模糊記憶,與peopo接軌之後,很多的想法與夢想,竟都成了永遠的記錄,而且可以和很多的朋友分享,這樣的感覺很實際,因為那是實踐的開始。
學歷:
1. 憲兵學校畢業
2.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畢業
3. 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研究生
二、 經歷:
1. 國防部青年日報 記者
2. 嘉義市社區大學 執行長
3. 嘉義市民生國中 社團老師
4. 嘉義市社區大學發展協會 總幹事
5. 嘉義社大生態旅遊文學課程 講師
三、 現職
1. 嘉義市社區大學地方學研究中心 主任
2. 行政院青輔會和平志工團 諮詢業師
3. 嘉義縣阿里山鄉公所鄉政 顧問
4. 中國佛教國際青年會 秘書長
5. 嘉義市後備憲兵荷松協會 副執行長
6. 嘉義市peopo公民記者協會籌備會 主任委員
四、 著作:
1.蘭潭漫波
2.鎮天宮誌

相關連結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