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72a-100個銅板的故事(09公民新聞獎參賽作品)

2009/11/11 22:30
1,60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2009PeoPo公民新聞獎參賽作品觀摩

編號:72a

作者

陳柏濡、陳佩芬

作品名稱

100個銅板的故事
原發表網址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45960
作品說明 100個1元銅板等於新台幣100元,你相信一百元可以打造一座橋嗎?址設嘉義市林森東路的「嘉邑行善團」便鋪陳了這一段傳奇,他們刻正以百元力量,深入曾文溪打造另一段傳奇,莫拉克過後,災區民眾已從殘破的家園慢慢的甦醒,政府與民間力量亦已全部投入災後重建工作,但重建腳步確有前後的優先順序,偏遠的部落,往往是最容易被遺忘的一群,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南三村之一的「茶山」部落,也因為橫跨曾文溪的唯一水泥橋,以及山美村的山美大橋雙雙遭大水沖走,而阻斷一切對外交通,茶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石春美表示:這是茶山大橋連續第二年被大水沖毀,茶山村民與大埔鄉的和平村民,對於政府的橋樑施工品質,已經失去信心,因此,部落決定商請享有盛名的「嘉邑行善團」上山為部落建置大橋,以解決部落的交通,也讓農特產品能夠儘速對外運輸。 石春美說:「嘉邑行善團」接受部落的請求之後,旋即由理事長林塗發率領團長曾茂森及重要幹部,遠赴茶山部落,進行大橋重建現場會勘,團長曾茂森表示:由於曾文溪遭到洪水的重創,河面面積擴大,已經不適合在原地重建,嘉邑行善團決定動用二千萬預算,在舊橋下游約三百公尺處,擇新址打造長94米、寬8米,以及長50米、寬8米的新橋二座,以高品質的施工控管,一勞永逸的解決部落交通問題,大埔鄉和平村長謝碧如表示:嘉邑行善團的效率相當驚人,每逢假日,總是有三百人左右的義工穿梭在工地,猶如螞蟻雄兵一般,快速的完成砂石攪拌、水泥搬運、橋基開挖等勞力的工作,對岸的走動式臨時廚房,也聚集了數十個人忙得不可開交,她們正在為這三百名義工的中餐張羅著,團長曾茂森說:團員們的自動自發,為的是要儘速完成橋樑興建,讓部落居民儘快回到正常的生活與生產,也儘快走出災難的陰霾。 不打卡、不點名、不簽名,沒有「志工基礎、專業」結訓證書,沒有「志工服務手冊」,理事長林塗發說:「嘉邑行善團」是一支相當異類的行善團體,團員來自不同縣市,他們自雇遊覽車,不管路程有多遠,總是八點以前就趕到工地,來慢了還找不到工作作,在工地裡,沒有人指揮你往東或往西,必需眼明手快自己找活幹,作累了就休息,餓了就往餐桌聚集,有事洗洗手就可以先離開,聽起來,這個團體似乎沒有「團隊紀律」,但實際上確是「自律性」非常高的義工團隊,曾經擔任過第一屆理事長的李昆山,縱然已80高齡,且近年身體不適,偶需倚靠輪椅代步,但阿伯仍然堅持在老伴李蕭碧蟾的陪伴下,來到工地,和老義工們繼續奮鬥,他說:從何明德行善團跟著何先生作事,直到何先生往生再轉往嘉邑行善團,前後已經超過30年,參與工作的橋樑超過200座,阿媽李蕭碧蟾說:我們全家都是嘉邑行善團的成員,有的出錢有的出力,參與這樣的工作,非但身體變得更健康,心靈也感覺更充實,家人更因此有了更多的共同話題。 嘉邑行善團目前估計會員約有15萬人,每個人每期繳交300元,以三個月為一期,一年四期,每期收款金額約在二千萬元左右,這些錢全用在造橋鋪路,他們沒有地域上的限制,那裡有需要,行善團就往那裡去,團長說:錢來自十方,當然用在十方。

關於作者

作者自軍校畢業之後,有很長的一段軍旅生活,退役之後,還有一段充滿挑戰的記者工作,那是30年前的事了。一個偶然,來到社區大學,開始與環保生態、歷史人文接觸,這一段是改變我人生規劃很傳奇的一段,因此,今年南華大學生死學係畢業之後,選擇以「建築景觀、環境藝術」繼續個人的研究工作。 自幼生長在家屋零散的山城部落〈中埔鄉.東興村〉,對於先民墾荒過程絡下深刻印象,數十年後的今天,諸羅地區不只是地形地貌的改變,很多的人事物也都有了大幅度的更迭,而這一切竟只是腦際裡的一段模糊記憶,與peopo接軌之後,很多的想法與夢想,竟都成了永遠的記錄,而且可以和很多的朋友分享,這樣的感覺很實際,因為那是實踐的開始。 學歷: 1. 憲兵學校畢業 2.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畢業 3. 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研究生 二、 經歷: 1. 國防部青年日報 記者 2. 嘉義市社區大學 執行長 3. 嘉義市民生國中 社團老師 4. 嘉義市社區大學發展協會 總幹事 5. 嘉義社大生態旅遊文學課程 講師 三、 現職 1. 嘉義市社區大學地方學研究中心 主任 2. 行政院青輔會和平志工團 諮詢業師 3. 嘉義縣阿里山鄉公所鄉政 顧問 4. 中國佛教國際青年會 秘書長 5. 嘉義市後備憲兵荷松協會 副執行長 6. 嘉義市peopo公民記者協會籌備會 主任委員 四、 著作: 1.蘭潭漫波 2.鎮天宮誌

相關連結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