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前國小食農教育_「淹過米一公分左右」「延續性課程」洗米煮飯
2019.9.27
非常感謝頭前國小學務主任蔡易峻、趙秀惠老師以及新莊社大規劃課程,劉建甫先生提供秧苗
課程特色
(一)落實到家庭生活
a.煮飯是日常生活重要部分,目前三十歲以下自煮的人越來越少,本土農產消費變低,學會煮,以後多買本土農產品,自己吃健康,同時支持友善耕作和生態農業讓地球也健康。
b.煮飯不只吃飽,還可以學數學
小朋友:「一杯米煮兩碗飯,你家有4個人,一餐要煮幾杯?」「三餐都煮飯,要煮幾杯?」「一星期每天都吃飯,要煮幾杯?」,寫成計算式,小朋友都算得很好,換成日常生活題,摸著頭思考的小朋友答不出來或回答數字千奇百怪,讓一旁的導師都快要昏倒!
c.少子化世代學會關照別人
自己煮飯菜要關心家人吃多少的份量,想吃什麼,要煮得好吃、能分享
(二)實物取代電腦投影片
感恩大地之母~從帶土的秧苗,介紹土壤和腸道的微生物菌,孕育萬物土壤的珍貴
介紹各種不同的米:稻穀、糯米、在來米、蓬萊米等實物操作,介紹蓬萊米、在來米
白飯不配菜、咀嚼30下、專注感受、活化頭腦,
(三)共讀<<稻田裡的教室>>乙書
獲選臺北市推動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國小四到六年級優良推薦、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科學類、法蘭克福書展,增長知識、分析思考能力…等
(四)延續性
「知道」到「做到」有很大距離,這次課程沒借到標準米杯,用大塑膠杯取代,使得米倒出來的份量很多,於是示範彈性應變,直接教小朋友目測法,洗米後放水大約是「淹過米一公分左右」,由兩位不同小朋友試著放水,他們只能放約0.5公分,第3次才請社大志工媽媽正確示範。
只靠知識宣導不足以行動,食農教育最好能類似體育課,有較多練習時間和場域,這次洗米煮飯分享2小時後,感謝趙秀惠老師在每周星期三繼續讓班上學生煮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爸媽、阿公阿嬤的好幫手。
後記
我妹以前忙著工作,生病後搬來和我同住,「等下吃完飯,如果看到鍋子裡飯快吃完,要去洗米,因為煮飯需要一點時間。」洗米煮飯和關照別人真的是從頭教起。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