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 文化記憶的聚集地
小標1
跨越台灣海峽 所形成的文化記憶
NS:00:00-00:02
民國38年隨著國民政府遷台,參與國共內戰的中國大陸各省,及眷屬也隨著搬遷,軍方為了解決軍眷的居住問題,形成了村落也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員工 簡小姐
國民政府遷臺之後,他其實是一個為了讓就是軍人能夠安心,然後而建立起來的,那他們稱為眷村,因為眷村眷村的眷,就是眷屬的眷。
小標2
根據不同特質 發展出來的文化
桃園市的眷村多元性,唯一全村保存的「龜山憲光二村」,也依照軍種、職業、特性分別群聚於特定的區域,更有學者專家們研究所發展出來的「眷村學」。
員工 簡小姐
從眷村的名字上面,你可以看得出來,眷村是怎麼被建起來的,像憲光二村這邊,居住的其實就是憲兵,它是桃園的,就是比較少數的憲兵聚落。
小標3
修復舊有建築 找回當時的樣貌
藉由適度修復眷村的容貌、還原當時的樣子,我們更能對眷村文化更加了解。
志工 唐先生
龜山有總共有九個村啦,那目前呢,這些村子都已經拆掉了,因為眷村改建後都拆掉了,那只有我們現在看得到的這個憲光二村是比較完整的這個房舍。
小標4
過往的記憶 慢慢隨著時間消逝
眷村文化全世界只有台灣獨有,以前不曾有、未來更不會有,在這裡封存、紀錄了離散與重聚的故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屬於眷村的回憶逐漸稀釋,封存在我們的記憶之中。
華岡新聞 李管琯 裴子傑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