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選人推增育兒補助 各界擔憂長期成效
【記者李芸、呂心喻台北採訪報導】2020大選將至,總統候選人紛紛就少子化現象提出政見,希望能鼓勵年輕家庭生育。目前的托育機構分為公托、準公托和私托,但就讀這些機構能獲得的補助大不相同,公托、準公托和私托所能獲得的補助津貼分別為3000元、6000元及2500元,且申請年齡只限0~4歲的幼兒。因此各候選人提議延長津貼申請年齡至0~6歲,並且增加就讀各機構的補助額度。
家長洪語柔表示,如果3~4歲的幼兒都可以獲得幼兒園註冊費全額補助,其實會刺激生育率,因為現在父母多考量到照顧和托育兩大部分,導致很多人不願生育。而家長郭研伶也以日本的弟弟為例,說明日本政策是幾乎全額補助托育費,家長只需自費幾千塊,「可是我們是政府補助幾千塊,之後費用都是我們付,我覺得有一點太多了。」
為了研議如何改進育兒政策,幼教工作者及團體於11月29日的幼兒政策公聽會上發表對現行政策的看法,參與者也輪流分享案例,針對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提出疑慮。例如,現下就讀各機構所能獲得的補助不同,造成津貼不公平,但若候選人欲增加金額,可能使其他托育方案受壓縮,進而需提高賦稅,反而增加人民負擔。中華民國幼兒教育協會會長蘇傳臣提到,政府加碼補助並未解決核心問題,且必然會排擠到其他項目的預算,所以金錢來源也是政府必要解釋的重點。
幼教專家及學者以多年經驗分析現況,表示若要促進國內生育率,更應著重於長期的幼教環境是否完善,而非僅提升短期的津貼額度。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專員黃喬鈴說說明,發放津貼可能會使家長直接感受到政府照顧,但是托育不僅只是金錢問題,提供0~6歲,甚至0~12歲連續的幼兒照護服務才是關鍵。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退休教授翁麗芳也認為幼兒津貼不會影響生育率,若以津貼鼓勵生育,小孩養育依舊是難題,「現在即使不生,也沒有人在乎要怎樣讓這樣的幼教環境好。」他認為,有良好的幼教環境才是關鍵。
候選人紛紛透過增加補助盼減輕家長壓力、促進生育意願,不過對多數家庭來說,津貼的效用仍舊有限。如何制訂有效政策及配套措施,創造更友善的育兒環境,將是未來政府的一大考驗。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