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線木偶 黃憲章「戲」出一片天
【記者陳俊宏/嘉義報導】
你知道什麼是提線木偶嗎?提線木偶為傀儡戲的一種,但造型更為逼真、多變,表演方式也相當多元。位於嘉義縣六腳鄉的蒜頭村內,有一位對於提線木偶相當有研究的師傅──黃憲章。他不僅將閒暇時間全部投入其中,也努力地推廣提線木偶技藝作,期望這項技藝得以讓更多人知道。
目前從事舞臺道具製作的黃憲章,六年前因為一位音樂老師委託他製作提線木偶,致使他開始接觸這項技藝。黃憲章說道,提線木偶從木偶的製作到舞臺設計,每個細節都可以發揮創意,可塑性相當大,這也是他對此技藝產生熱忱的原因。起初黃憲章並沒有太多這方面的經驗,靠著觀看網路上國外的影片,慢慢摸索,從模仿到自己創作。儘管黃憲章自嘲自己還需要再進步,但長久練習下來,技術早已成熟穩練,使他得以帶領他所教授的學生,奪得全國創意偶戲比賽的特優獎。黃憲章並沒有師傅傳授教導,有的只是對此技藝的熱忱與辛勤地練習。
黃憲章正操作著的提線木偶,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記者陳俊宏/攝影
提線木偶又稱為懸絲戲偶,歷史可追溯到兩千五百年前的中國民俗技藝,不僅只有中國盛行,西方世界也對此相當地風靡。黃憲章說道,提線木偶有別於其他偶戲,可以操作、彎曲的關節,使其本身比其他種類的戲偶看起來更像真人。戲偶師不僅要會操作戲偶,還要參與戲偶的製作。黃憲章表示,提線木偶的操作不像布袋戲有規律性,要讓戲偶做出什麼樣的動作,都是戲偶師在製作戲偶時就要先想好的。此外,舞臺的設計也讓黃憲章傷透了腦筋,從舞臺的搭建到偶戲的場面配置,皆需要深思熟慮。正因為提線木偶需要運用豐富的創意,讓他即使遇到挫折也會努力不懈地創作下去。
黃憲章除了自己研習提線木偶技藝,也希望能夠推廣給更多人知道。他不僅在自己的老家成立一間小型的戲偶博物館,開放給民眾參觀。五年前也透過嘉義縣政府及學校的協助之下,於大鄉國小教導學生操作偶戲。大鄉國小教務主任賀恩芳表示,偶戲課開設至今報名皆相當地踴躍,除了上課期間之外,還會安排寒、暑假的集訓,偶戲已經成為大鄉國小的特色之一。除了教學與比賽之外,之前大鄉國小更是連結整個大鄉里舉辦「大鄉偶戲節」,盼能讓偶戲文化在整個社區根深蒂固。
每一支提線木偶都是黃憲章親自製作,作工皆相當地精細。 記者陳俊宏/攝影
目前就讀東石國中的涂同學,曾經是黃憲章的學生,他表示,國小二年級時因為對於偶戲相當好奇,於是開始接觸到現在,儘管偶戲的操作相當困難,但從未想過放棄的念頭。原本東石國中也有開設戲偶操作的課程,但今年卻不再開班授課,涂同學覺得相當可惜,並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再繼續學習偶戲。像涂同學這樣對於偶戲持續抱有興趣的同學並不在少數,賀恩芳表示,之前有許多畢業的學長姐回來教導學弟妹戲偶的操作,不僅讓學弟妹更加熟練,也讓學長姐回味當初學習偶戲的歷程。可見偶戲並不僅只是一項技藝,更擁有情感傳承的意義。
儘管提線木偶有過輝煌的過去,但現在卻已經逐漸地衰退,在台灣,此技藝更是相當罕見。對於提線木偶技藝的沒落,黃憲章感嘆地說:「因為提線木偶操作不易,且中國自古至今都有不可將此技藝傳授給外人的觀念,致使現在越來越少人了解這項傳統技藝。」除了教導國小學生,黃憲章也想過教導一般民眾,但他貼出招生通知到現在,仍沒有民眾報名學習。黃憲章雖覺得無奈,但他推測,可能傀儡戲在中國多半都是作為驅邪去煞等民間信仰習俗之用,因此對於較為傳統保守的鄉下而言,多數人不願學習也是情有可原。
目前因為家計問題,黃憲章能投入在戲偶藝術的時間有限,但他只要一有閒暇時間,一定埋首投足於其中。對於黃憲章而言,提線木偶並不只是一項傳統技藝,更是一門深厚的藝術學問。除了自己鑽研,黃憲章也希望能將此項技藝推廣給更多人知道,並期盼提線木偶藝術能持續在台灣流傳下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