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技藝風光不再 木雕師傅退隱
【記者程菀柔/嘉義報導】 嘉義木雕業盛行甚早,技藝發展日益純熟並融合當地風土民情,開創嘉義木雕獨特的一面。台灣木雕技藝淵源可遠溯至漢人來台時期,其中嘉義便是當時漢人開台的主要據點之一。但近年中國大陸因大量生產木雕製品,台灣不敵大陸低廉價格,嘉義木雕業正面臨重大挑戰,木雕技藝也面臨消逝危機。
嘉義木雕作品以神像、廟宇為主,不同於作品以古董為主的三義木雕,嘉義木雕在六十餘年前便極受日本推崇,日本人常遠道而來訂購,並曾集合嘉義七、八十名師傅,替日本雕刻木雕製品。居民鄭老婦人說:「日本人對嘉義師傅很信任,通常只來台看一次半成品就放心交給師傅做,完全不擔心品質。」嘉義木雕師傅手工細緻,堪稱全台之最,又享有地利之便,運用阿里山的林木資源,因此在當時木雕技藝盛行,眾人搶當木雕師傅的學徒,最盛時期甚至連女人也向木雕師傅拜師,學習3年後便可出師。而嘉義木雕師傅最擅長的即是神像與廟宇雕刻,早期台灣各地的廟宇興建,都可以看到嘉義木雕師傅的身影,師傅們雕刻的花鳥製品也相當著名。而泰國當地聽聞嘉義木雕的細緻,便派人來台邀請四、五位師傅赴泰國雕刻宗祠,他們也是在台第一批出國的木雕師傅。
廟宇早期興建多以台灣師傅雕刻,師傅要南北兩頭跑。記者程菀柔/攝影
如今木雕業風光不再,沒人願意去當木雕師傅學徒,現在嘉義最年輕的木雕師傅也已高齡五十多歲,今昔對比差異大。然而,以雕刻神像而言,以往民眾喜愛購買神像膜拜,但好景不常,購買神像的人口流失,使木雕師傅工作量驟降。另外自從中國大陸對外開放以來,對岸產品因大量生產而價格低廉,一直是台灣無法競爭的原因,也導致沒人學習木雕技藝,就連現在的木雕師傅,也時常無工作可做。工作經驗長達四十餘年的木雕師傅黃政發感嘆:「現在10個師傅有8個已經改行了,嘉義只剩十幾位師傅在線上,很少有工作做。」近年嘉義木雕市場微薄,台灣廟宇的興建也改由從中國大陸進貨,黃政發說:「台灣的價格是中國大陸的3倍高,在台灣光成本就不划算,建商當然選擇從大陸進口。」未來台灣木雕師傅的工作量,只會愈趨減少,很難靠技藝維持生計。
嘉義木雕師傅正在雕刻花轎旁的刻紋,神情專注認真。圖片來源/林昱丞提供
面對傳統木雕技藝逐漸消逝,嘉義木雕師傅也接受沒人承接的事實,黃政發表示:「沒有辦法,現在靠木雕不能賺什麼錢,年輕人不會有興趣。」而嘉義居民看到木雕業的興衰,認為這是台灣的損失,畢竟嘉義木雕曾繁華一時,居民也以嘉義木雕為榮,鄭老婦人驕傲地說:「嘉義師傅的水準高,有些作品要做得像很難,但他們都能做得活靈活現。」除了深感驕傲,嘉義木雕也曾是他們的回憶,居民林小姐說:「當時在街上都可以看到木雕師傅雕刻的身影,工作繁榮的景象還深植腦海。」木雕技藝雖然逐漸消逝,但居民仍給予嘉義木雕極高評價。
敵不過中國大陸木雕製品的低廉價格,嘉義木雕技藝傳承困難,不只嘉義老師傅缺乏工作機會,人們也會逐漸淡忘當時盛極一時的繁榮景象,而嘉義木雕師傅精湛的技藝,將永遠被埋藏,雖然木雕師傅多已接受這樣的事實,但也不禁感嘆世代的變化。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