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瘟疫的慢性處方 以藝術探討疾病

2020/01/07 21:46
2,625次瀏覽 ・ 1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小標1

來自各方的聲音  對疾病的探索反思

台北當代藝術館邀請國內外藝術家以裝置藝術品來探討慢性疾病與社會的關聯,也包括帶源者與感染者之間的角度,由跨性別、疾病污名化、來切入本次展覽的主題,讓社會大眾能對慢行疾病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策展人  劉仁凱

其實主要透過這個展覽,我們邀請國內外的藝術家透過不一樣的子議題去討論HIV的這個議題這樣子,那包含我們有台灣本國的藝術家有美國的有英國的,那可能有些是藉由性別、有些是藉由疾病感染者本身的立場、有些則是藉由人類學的角度或是工業化社會的角度去作為討論這個議題,希望藉由這個展覽能夠達到什麼的效益就是以根本去污名吧。

小標2

病毒與寄生     曖昧和慘忍

藝術家莊志維的作品共棲藉由人造燈管與植物間的生長變化,比喻成病毒與寄生物種的關係,反應兩種相異材質間美麗又殘忍的曖昧關係。

民眾  游小姐

我覺得很有印象深刻的就是鏡子上的對話,然後就問他說為什麼想要繼續留在這裡,他說他想要跟她永遠再一起,對應該是一個男生對一個女生的對話,才發現就不是什麼男男才會有, 其實很多比例都是,就不只男男,

就是其實很多社會上很忽略這部分的幫助,他們很容易就會被成為弱勢然後就被攻擊之類的,對。

小標3

主流社會的價值    去除疾病污名化

透過多元的面向來探討HIV(愛滋病)相關的議題,大眾對於疾病的不了解,加深對它們的撻伐、甚至污名化,藉由這些作品重新樹立我們的價值觀,不再給特定的團體、性別、疾病等貼上標籤,對他們有更近一步的接觸與了解。

華岡新聞 裴子傑 李管琯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