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鈴鼓聲響叮噹 獨具慧眼打天下

2009/12/09 05:16
3,25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品歡/台中報導】

  笑起來如彎月的雙眼,樸質厚實的雙手,柯金藏一面把玩著年輕時自己設計的「月亮鈴鼓」,一面拿出以前製作鈴 鼓的型錄和出國交流照片,講到他做的鈴鼓,曾吸引台灣各地、美國、日本、韓國甚至是東南亞的商人爭相詢問,外銷到世界各地的光景,65歲的柯金藏難掩笑 意,咯咯笑直說:「還好啦,那沒什麼!」

  柯金藏原本幫忙兄弟一起經營鐵工廠,在一次的機緣下,做貿易的友人介紹他試做打擊樂器,60年代的台灣對西洋打擊樂器還很陌生,因此很少人敢嘗試。柯 金藏沒有任何做樂器的經驗,小學也只能讀到三年級,大字不識的他,憑著鐵匠的工夫就踏進這行,自己摸索製作樂器。柯金藏談到,讓他會那麼想做打擊樂器的原 因是一場音樂會。他回憶起自己13歲到台北流浪的時候,曾經在戶外聽過一場爵士樂演奏,是他第一次接觸到西洋樂,也是第一次聽音樂,他形容當時聽到那曲調 的時候,撫慰了他在外漂泊無人依靠的苦楚。當時雖然有玩樂器的想法,但身無分文的他,只能打消這個奢侈的念頭。因此,經由友人的介紹,柯金藏當下就發願, 要做出能讓人敲打出美妙聲響的打擊樂器。

照片

柯爺爺與自己銷售最好的月亮形鈴鼓。記者陳品歡/攝影

  在眾多打擊樂器中,柯金藏選擇了孩子們常玩的鈴鼓開始做研究,認為能看到孩子們打著鈴鼓的快 樂模樣,也算是了了他年輕時想玩樂器的夢想。起先在做鈴鼓時,因為大家對這類型的西洋樂器不甚熟悉,柯金藏常受到親朋好友扯後腿、訕笑他做不成功還會血本 無歸,但他仍埋頭苦幹。柯金藏馬不停蹄地四處奔走,只為尋找品質好又適合的素材製作打擊樂器,歷經兩年沒有收入的日子,全家人和他一塊苦撐下來。因為對音 樂的熱愛,還有想要一圓孩提時代的夢想,柯金藏表示:「當時的信念是,不做到最好絕不停手。」堅持到最後就是贏家,柯金藏知道自己做的鈴鼓已經可以進入市 場,同時也開啟了台灣製造打擊樂器的風潮。

照片

60歲才開始學打非洲鼓的柯金藏,熱愛音樂的好學精神令人佩服。記者陳品歡/攝影

  柯金藏對於自己製作的鈴鼓能夠得到外國人的青睞,也感到出乎意料。原先是貿易商朋友將他做 好的鈴鼓樣品借來看,由於對方與外國客戶接觸頻繁,他製作鈴鼓的好手藝也因此很快地宣揚開,還曾在一天中接了上百通詢問電話。鈴鼓這樣的打擊樂器在國外也 很多,但外國的樂器商看上柯金藏有特別造型、顏色及敲打聲響亮又清脆的鈴鼓,其中,月亮形鈴鼓是柯金藏第一個申請專利、也是銷售最好的鈴鼓。月亮造型的想 法來自對養母的思念,因而想到做這樣的形狀,以紀念養母的恩情。

  柯金藏3歲就被親生父母過繼給堂伯父,當時懵懂不知原因,跑回家卻被父母給趕出來,而原本疼愛他的養母過世之後,柯金藏在家的地位瞬間成了外人。雖然從 小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縱使爹娘不疼,兄弟姐妹當他是外人,柯金藏卻從未埋怨過。年少時就開始四海為家的柯爺爺,愛交朋友的個性讓他結識了不少好朋友,他 表示要不是有那些朋友的支持,做鈴鼓的事業不會成功。「與人相處最要講求信用」是柯金藏一生秉持的原則,不管是對工作還是待人接物,守時守信用比華麗的包 裝推銷還要實在。對5個女兒要求也是如此,柯金藏說道,他沒能留下什麼給女兒,但至少希望這一點能讓女兒們一輩子記住。

  如今將鈴鼓事 業的棒子交給女婿的柯金藏,過著含飴弄孫的老年生活。年輕時因有工作的磨練,讓他仍保有充沛的體力,平日也會在社區做打掃等服務工作。從拍打鈴鼓的聲響, 可以聽到柯金藏用心拼裝製作的心;而創業背後的故事,從柯金藏遍佈皺紋的雙頰和黝黑的皮膚可以讀到,他堅毅包容的個性。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