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業者的洗牌,彷彿一個戰國時代的競爭
客運業者的競爭在這兩年日益明顯,在前幾天,首都客運、指南客運、大有巴士陸續引進新車,加上客運公司業者的集團化與整併等議題,彷彿現在就是一個新的戰國時代。
這就要從公車事業民營化開始說起了,特別是台北市,以往在大台北(在不含基隆市為前提下),台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就是龍頭老大,而其他如現今看到的指南客運、淡水客運、台北客運等多個業者(不含大都會客運),都只不過是個體戶,而隨著台北捷運通車帶來的便捷,客運業者的壓力就大大提升,有的就出現財務危機,有的甚至有倒閉的危險,但是如今,現在看到的,卻是業者為求生存,進而集團化的結果。
以中興集團為例,中興巴士本來也是黨營事業,創立時的名稱是「大業巴士」,又一度改名「中興大業巴士」,後來到1990年,才變回眾所皆知的「中興巴士」,其後,淡水客運的呂良宗,以中興為主體,先後將光華、指南、欣和等業者併購,組成中興集團,並在其後從大有巴士手中,獲得基隆客運50%股權,而讓旗下集團的所有用車,識別統一化,締造非常可觀的一大版圖。
三重李家兄弟的故事,其實也是一項傳奇。
這是某天去捷運劍潭站時,問到一個首都的司機而剛好提及的話題,當時,就特別問到「城市快捷」的專屬國道路線的問題,後來,該名司機就說:「在檯面上,說是三家業者一起聯營,其實不然,三家業者同屬一個機關,當然用車上就會完全接近了,只不過台中客運仍然有老車子來支援三重和首都罷了」
「現在連台北客運也是三重的天下,不排除四家公司將嘗試統一識別系統化。」
「今天要是不即時行動,集團未來就很難走了。」
從司機講的這些話,暴露出很多業者的無奈,光是台中客運採購三重客運的舊車,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如果不看這兩個集團的話,那麼,以目前單獨經營的狀況而言,大都會客運(當時的公車處)與國光客運(原本的台汽)就分別是兩個大台北地區的大宗了,另外,行政院退輔會體系的大南與欣欣,建明客運的飛狗與東南,大有巴士與福和客運的小集團,也正開啟另一場明爭暗鬥的角逐,在台北捷運的其他路線尚未通車前,或許還有一場仗要去打,不管是大台北公車業者,國道客運業者,相信在台北捷運其他路線完工並通車後,都會首當其衝,造成不小的衝擊。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