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榻榻米 一針一線縫出舊記憶

地區:
分類:
嵌入:
文字-A A +A

藺草香 老一輩的生活記憶

 

在炎熱的夏天裡,躺在有藺草香味的榻榻米上吹風納涼、吃西瓜聽蟬鳴,是許多老一輩人共同的生活記憶。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蘇全正:「日本人他們在唐代的時候進行大化革新,所以他們就從唐代的環境裡學到了做草蓆的這個(榻榻米)文化。 1895年(日本)接收臺灣之後,日本人就把這個(榻榻米)文化帶到臺灣來。他們習慣過去的生活裡面跪坐,所以後來在臺灣的日式房子基本上就延續榻榻米文化,所以後來榻榻米慢慢臺灣人也開始接受。」

 

榻榻米文化 融入生活

榻榻米,不僅進入到家家戶戶的客廳、臥室裡,目前臺灣普遍用來計算房屋、建築面積的單位——「坪」,也受到榻榻米的影響。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蘇全正:「榻榻米基本的尺寸是90公分乘以180公分,那是它的標準,所以兩塊榻榻米就是一坪的概念。我們臺灣的土地面積一坪就是兩塊榻榻米。」

 

機械化出現 產業面臨挑戰

 

然而,隨著西式彈簧床的出現,榻榻米的需求量大幅減少,以前隨處可見的榻榻米地板,現在也多只在茶室或宗教場所中見到。同時,機械化的技術發展也影響了手工榻榻米師傅賴以為生的技藝。

手工榻榻米師傅 鄭順興:「(以前)嘉義市有3間(手工榻榻米店),我們(朴子)這邊也2、3間,現在比較少了,因為利潤比較不好。(製作)手工(榻榻米)可能要3個小時,半手工(製作)要2個小時,如果用純機械(製作)1個小時就可以了。(加上)現在有進口(彈簧)床墊,榻榻米使用(時間)又比較久,睡二、三十年才會換,手工(製作)才會有這個(情況),如果純機械(製作)差不多5、6年就比較不好睡。」

 

客製化商品 創造獨特價值

 

雖然訂購榻榻米床墊的量減少了,但師傅依舊堅持一針一線的縫製,也順應生活變遷陸續開發了枕頭、汽車椅墊與涼蓆等新產品,走向客製化與創新,盼此技藝可以持續流傳,被世人所知。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441則報導
2,134則影音
54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59

轉啊轉 溪口國小有陀螺

2023-05-29
瀏覽:
1,508
推:
1
回應:
0
2:57

來舊監獄 體驗美好生活

2023-05-29
瀏覽:
1,221
推:
0
回應:
0
2:50

鹽水古鎮新生 再現月津風華

2023-05-22
瀏覽:
3,159
推:
57
回應:
0
2:56

咖啡飄香 鄒族青年唱出新生命

2023-05-22
瀏覽:
2,618
推:
0
回應:
0
3:00

陣頭第一聲 金聲順百年開路鼓

2023-05-22
瀏覽:
2,480
推:
0
回應:
0
3:00

自由紋理 Nylon足跡在嘉義

2023-05-15
瀏覽:
4,815
推:
124
回應:
0
2:59

愛上墨西哥菜 不一樣的文化交流

2023-05-15
瀏覽:
3,504
推:
0
回應:
0
3:00

傳統創新並蓄 粧佛師的轉型之路

2023-05-15
瀏覽:
4,023
推:
1
回應:
0
3:00

「讀嘉」市集 漫遊在木都

2023-05-08
瀏覽:
4,639
推:
0
回應:
0
2:54

咱來看醫生 嘉義醫療文化展

2023-05-08
瀏覽:
4,672
推:
0
回應:
0

手工榻榻米 一針一線縫出舊記憶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79,275篇報導,共12,31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79,275篇報導

12,31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