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防疫大恐慌 窺探囤貨行為

2020/03/23 23:01
2,612次瀏覽 ・ 4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台灣人瘋狂搶購行為

2018年台灣曾出現「衛生紙之亂」,有商家逕自發布衛生紙漲價等不實消息,遭到公平交易委員會裁罰,當時民眾接收到未經證實的訊息後便瘋狂搶購,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民眾焦慮感隨之提高,出現了口罩、酒精,甚至是衛生紙的搶購潮。

 

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三年級 楊斯媛:「我外婆她會很緊張,然後她每天就是會固定時間,出去排口罩,然後回家就是一定逼我要洗手。」

 

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三年級 洪浚瑋:「我上次去排口罩的時候,大排長龍,我看到都不想排了,可是我又很怕我會受感染,所以這樣是一個很困難的選擇。」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姜定宇:「這廣泛性的焦慮感會影響到說,會不會危害到我日常生活,所以對於那些,尤其是日常用品,每天都會用到的東西,會更容易感受到它的威脅感。」

 

囤貨行為 是一種病嗎?

當事情處於自身無法掌控的狀態,加上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感染,為了獲得安全感及社會地位,而出現了搶購或者囤貨的狀況。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姜定宇:「你會發現,他開始搶購的時候是,大家開始意識到這個疫情不是短時間會結束,那再來的話就是,人跟人的互動其實有一個蠻有趣的心理學現象,叫情緒感染,那當你看到別人恐慌的時候,雖然你不覺得那真的是值得恐慌的,但是你也會開始陷入一種焦慮,你會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子嗎?我們人的生存會希望去解決焦慮,希望維持心理一種平衡,所以想要抓點東西去滿足那個安全感,什麼東西可以避免自己被感染,那個東西就變成大家能夠拿在手上,可以減低焦慮的東西。其他人的瘋狂搶購,對於一些猶豫不決的人是一個行動指引,當別人擁有我沒有辦法擁有的東西,大家都覺得這個東西是有價值的時候,它會威脅到個人的地位,我如果沒有在這個時間點拿到這些東西,我好像變成是我沒有能力、我沒有辦法。」

 

接收正確資訊 民眾莫恐慌

為了降低民眾焦慮感,政府也藉由政策宣導圖片教育民眾正確觀念。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姜定宇:「我盡可能讓資訊透明,所以他在釋放出一種,我們在控制,一種控制感的感受,那可以有效的降低民眾的焦慮。」

 

因資訊碎片化及即時性的緣故,導致網路資訊不易查證,民眾要多加留意網路上流傳的訊息是否為真,以防遭到誤導,造成恐慌。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