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會議 為愚蠢年代揭幕
文/趙家緯(低碳部落格邁向哥本哈根志工寫手群)
二○○九十二月十九日,哥本哈根時間,下午兩點十五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執行長德布爾,開著最後一場記者會。發言中強調全球超過百位領袖一同參與COP15,並親自參與實質協商,是前所未見的狀況。其指出最後大會通過的哥本哈根協定(Copenhagen Accord) 極具政治上的意義,也具有些具體的要素,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協定。但卻也坦承,這協議中沒有法律約束力的目標、亦沒有個別國家的減碳目標、沒有詳細說明三百億基金該如何募集以及分配。意即這個協定將是個起點,在明年墨西哥第十六次締約國會議前,協商出更詳細的內容,以推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具體議定書。
如果從峇里島會議以來兩年間九次會談,只是將『路徑圖』變成個『起點』,那麼更需仔細檢視此哥本哈根協定的內容,方能評判要將COP15貼上『『望』本哈根(Hopenhagen)抑或『破』本哈根( Brokehagen)』的標籤。
哥本哈根協定的實然
此份已獲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中國、印度等總排放量佔80%以上與受害最深的小島國家同意的編號為FCCC/CP/2009/L.7哥本哈根協定(Copenhagen Accord),明顯的是立基於週四晚上經由二十六國提出的版本,而後在經由美、中、印、南非、巴西等五國會議修正,詳列出要求附件一國家,均需於明年一月三十一日之前,提出其減量目標,而非附件一國家亦須在該期限前,提出其國內所規劃採行的減緩行動。此番的變化,顯示美國總統歐巴馬對此協定的具體影響。而為了讓小島國家聯盟同意此協定,此協定中指出2015年時,將再依已達成的減量行動,檢視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最終目標,包括能否能將增溫控制到1.5度以下。
相較共同願景上的模糊,以及在『調適』、『技術移轉』(Technology Transfer)以及『減緩森林退化』(REDD)等議題上的原則性的描述,此協定於『資助』(funding)方面,則顯為清楚與詳細。此協定中同意墨西哥領銜提出的『哥本哈根綠色氣候基金』的成立,以協助發展中國家進行『減緩森林退化』、調適、能力建構、技術發展等。
而已開發國家承諾將於2010年至2012年之間,提供三百億『新增』以及『額外』的資助。而此協定中強調此資金的運作應為調適與減量並重,但強調對最低度發展國家、小島國家、非洲等,調適應為優先。在『財務資助』的長期承諾,則是如美國所要求,強調基於落實『有意義』以及『透明』的減量行動的前提之下,已開發國家將於2020年時,共同提供每年一千億的資助。
此協定中,針對同為峇里島路徑圖中重大議題的『技術移轉』以及『減緩森林退化』等,其僅強調將設定一技術機制(Technology Mechanism),以加速技術發展與移轉,但強調此移轉程序應為具有各國差異性,基於其所需以及優先順序,提出所需協助發展的調適與減緩技術。『減緩森林退化』上,則強調意識到此行動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將有REDD的延續計畫(REDD-plus)。
綜合以上,似乎此協定並未偏離峇里島路徑圖以及兩年各式會談的主軸,那為何仍引起蘇丹、拉美以及公民社會的不滿?
哥本哈根會議的應然
事實上,諸多簽署此協定的國家,並非對此協定內容全然支持,歐盟與英國會談代表既表達此協定未達期望,但避免整個談判毫無具體成果,故仍簽署。而蘇丹、拉美以及公民社會,分別在場內以及場外提出對此協定的嚴厲抨擊。蘇丹主要是針對實質內容上,強調以增溫兩度為目標,無疑是對非洲進行的大屠殺(Holocaust)。拉美國家則一再指控協定制定程序的不透明,抨擊此類的密室政治,是對聯合國體制的政變。然而為何此協定,會被綠色和平執行長Kumi Naidoo指控為『對後代子孫的背叛?』
本文一開始針對哥本哈根協定內容以及國際氣候行動網於COP15開議前提出的『公平、積極的、具法律約束性的協議』(Fair, Ambitious and Binding deal, F.A.B.)製表進行比較。從表中既知,不論是在各個議題上,兩方均有顯著的落差。然而讓公民團體最感不滿之處,在於雖於協定中指出以控制增溫兩度為目標,但目前各國承諾的減量目標,僅能將增溫幅度控制在三度。既使在協定中看似最進步的資助上,兩方都尚有一倍以上的落差。公民團體不僅被排除在最後的協商程序之外,又面對與其期望落差甚大的協定內容,不滿與憤怒絕非僅是『氣候恥辱』所能表達。
愚蠢年代已定?
決定這一代人歷史評價的十四天,到頭來換得的只是在實質議題些幅的前進。德布爾雖於記者會上強調接下來的戰場應優先於各國國內施壓,迫使其提出更積極的減量承諾。然而為了產出此協定,卻將為未來的國際談判埋下諸多變數。
最後協定的形塑過程中,顯見美國已打算在此氣候變遷的國際政治場域,積極施展其影響力。然而其採用五國閉門會談的方式,修正僅由二十六國研提出的協定,再輔以會議第三天既爆出丹麥秘密協商文件一事,均讓G77以及拉美國家,對整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談判程序,萌生極高不滿。特別是在此公約是採共識制,而非如聯合國其他決議可採投票制,且有否決權。因此G77以及拉美國家是否會因此拒絕參與後續的協商,埋下公約破裂的變數?
若要扭轉其局勢,美國勢必需主動跟拉美國家協商。然在歐巴馬決定增兵阿富汗之後,拉美左傾國家對其原具的期待,既已破滅,玻利維亞總統Morales亦直接於記者會上點出應加殺人的錢,用來救人。要求美國應把軍費,用來協助發展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
但處理拉美與G77的不滿之前,歐巴馬更棘手的是需面對美國的共和黨在此議題的態度。六位參與COP15會議的共和黨籍國會議員表示,其仍懷疑氣候變遷的科學證據,甚至明白指出明年是選舉年,不可能通過會造成能源價格上漲的氣候變遷相關法案。這些國會議員的態度非常強硬,面對媒體詢問在COP15上,是否有特別找小島國家的代表會談時,均表示其行程過滿,無法安排相關會面。
但面對即將增溫三度的世界,我們豈有再次枯等美國總統拯救一切的好萊塢劇情的上演,況且歐巴馬已於COP15會議上,抹平其與前任總統的差異了。或如同綠色和平的呼籲:『哥本哈根會議落幕,但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並未止息。』更多的直接公民行動,奪回決策的權力,迫使政客們回應全球公民的對環境永續的素樸期待,方能以系統變遷(System Change),對抗氣候變遷。
【參考資料】
Copenhagen Accord
Fair, Ambitious and Binding: Essentials for a successful climate deal – Climate Action Network International
Greenpeace Copenhagen Outcome Assessment
System change – not climate change:A People’s Declaration from Klimaforum09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