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疫情失業潮 小心「失志症侯群」上身

2020/04/22 13:56
1,21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圖:楊聰財醫師提醒,這波疫情險峻,目前仍看不到終點,民眾除了平時做好自我防護工作外,若察覺自己或家人出現身心不適症狀時,應儘早就醫檢查,避免更嚴重的身心災害。

記者孟憲玉/台北報導

今年四十八歲的阿龍(化名)是位資深國際導遊,去年買了人生中第一間房子,雖背負房貸,但因國際旅遊產業蓬勃,收入相當不錯,生活過得美滿穩定。沒料到今年突然爆發新冠病毒肺炎,各國陸續鎖國,國際旅遊受重創,公司最終不堪負荷結束收場。重大的環境改變讓阿龍頓時失去經濟收入來源,只好臨時轉行從事基層保全。

自從當了保全後,阿龍時常情緒低落、想法負面,覺得人生沒有目標,每日輾轉難眠無法入睡,脾氣也變得容易不耐煩,甚至為了小事與太太發生激烈口角,家人驚覺不對勁,趕緊求助身心診所治療,被告知出現「失志症候群」,並積極接受治療中。

開業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此波新冠病病毒疫情擴散影響,讓許多人措手不及,失業潮及商店倒閉潮接踵而來,讓許多人面臨人生及環境的重大轉變,並承受龐大身心壓力,若長期無法處理及調整這些壓力,就容易產生無力感、絕望感及孤立感,長期會合併失眠、恐慌、焦慮等身心症狀,嚴重者會對生活失去目標,失去人際社交動力,造成「失志症候群」上身。

楊聰財醫師說明,最近類似阿龍這樣的求診患者激增三成,經臨床問診後發現,患者大多具備自我要求高、把工作當生活重心及目標導向者,由於努力工作獲得了成就感,加上生活主要都在工作,發生疫情後突然沒了工作及收入,加上失去了生活目標,因此出現「失志症候群」症狀,家人及朋友千萬不要輕忽。

楊聰財醫師指出,針對「失志症侯群」患者,治療上會採用藥物與非藥物合併治療。以藥物來改善患者憂鬱、失眠及焦慮等生理症狀,讓患者找回生活節奏,有體力維持社會功能,後續經由心理會談治療,穩定患者情緒及建立正向的認知,並教導正確的紓壓技巧,讓患者恢復睡眠、營養及運動等「三好」功能。 楊聰財醫師提醒,這波疫情險峻,目前仍看不到終點,民眾除了平時做好自我防護工作外,若察覺自己或家人出現身心不適症狀時,應儘早就醫檢查,避免造成更嚴重的身心災害。

【失志症候群自我評量表】(1)每天不容易入睡、失眠、(2)我覺得既難過又悲慘、(3)我對生活感到洩氣、(4)我覺得焦慮煩躁、(5)我覺得無望無助、(6)我對很多事情感到生氣、(7)我喪失生活中的角色跟目標。

若出現上述五項(或更多)者,可能有失志症候群症狀,應提高警覺,如有需要,應由專業精神科醫師協助評估診斷及治療。

(圖由楊聰財醫師提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