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醫生吳哲叡 重現文物風采年華
修復對吳哲叡而言就是生命,真的是全心全意,帶給他很多快樂。
自古以來,許多珍貴的文物會以紙本的形式流傳,人稱「紙醫生」的吳哲叡是台灣少數的紙類修復師,為了使後代藉由紙本文物了解歷史,他將紙類修復當作自己的重要責任。
吳哲叡師傅告訴我們,很多的文物,要把它毀掉很容易,可是你要把它重現很難,這些東西都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杜聰明博士是台灣第一個留學日本的醫學博士,他一輩子都寫十鼓文,這些東西都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東西,他收的十鼓文拓本,是中國歷代以來,最早的石雕書法作品。
修復工序細膩講究 堅持保留歲月痕跡
吳哲叡師傅教導我們,案件進來的時候殘破不堪,因為當初早年也是用糨糊黏的,所以我們就用泡水,利用水,把原來人家裱的糨糊讓它膨脹,糨糊膨脹以後把兩張紙撐開來,我們就把後面的紙全部拿掉,一定要揭到很乾淨。拿掉了以後我們要進行小托,小托紙一定要大於畫心,然後在小托紙張上面刷糨糊,再蓋到畫心上面,把它刷平,再貼到板子上面。乾了以後它會產生收縮,收縮大概兩三個小時,根據天氣的關係,平了以後我們剛才有下板動作,再把它取下來。
吳哲叡師傅說,舊的東西,幾百年的東西給你修,修完以後變成是新的,那是不對的,因為有歲月的痕跡,該破就是破。你看到一個一百歲的人,牙齒還健在,頭髮很黑,臉上都沒有皺紋,我們只會給他兩個字,怪物。一百歲的人應該就是皺紋很多、牙齒鬆動、頭髮微稀,這是一定的,所以不要矯枉過正。
從家傳至史傳 延續歷史與感動
對吳哲叡而言,修復帶來的成就感,不只在於對國家的貢獻,很多時候也來自於對個人或家族有珍貴意義的文物。他認為文物背後蘊藏的情感與回憶也擁有被保存的價值,如同眼前這本家傳藥方,便有著特別的故事。
吳哲叡師傅和我們分享,以前的藥方,抓藥中藥,什麼東西幾兩幾錢,以前都用手寫的,那一本是她伯父拿給她的,她的爺爺是中醫師,她的伯父也是中醫師。那這個小姐要去考中醫,她伯父好高興,家裡後代終於有一個人要學中醫了,就把那一本要送她。來的時候就跟那個垃圾堆撿出來沒人要的,拿來她說:「有辦法修嗎?」我說看一看有辦法修。
吳哲叡師傅接著表示,他們做這一行,假如說都要以錢來算的話,會走不長遠,因為講到錢就很市儈;可是假如用以藝術的眼光,用愛物惜物的眼光去做它,你會很快樂。當客人拿到這一件的時候,他自己都嚇一跳,來的是用擔架扛進來,走得出去是光鮮亮麗的走出去。
小至家族藥方,大至百年拓片,吳哲叡師傅為斑駁、殘破的紙本文物恢復原有的光采。從個人、家族到歷史的價值,他將修復視為生命的同時,也透過自身的力量讓所有珍貴的痕跡與記憶延續下去。
淡江新聞 陸詠心 黃孟晴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