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陳璟民:要的是雪中送炭

2007/08/10 05:00
1,82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蔡妏雪報導】陳璟民得到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的那篇作品,當初在跑時上頭要求對象不要是已出名的,要的是那種名不見經傳,卻有所作為的慈善公益團體或個人,陳璟民說:「不要錦上添花,要雪中送炭」,多報導已出名的幫助不大,就像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益,效果並不大,要找不為人知、不出名的才好。

陳璟民畢業於東海大學,先前待在民眾日報一年多,專跑省政府、議會,一九九九年考進自由時報,調派到嘉義當地方記者,而後申請調回台北。陳璟民表示,記者選擇區域與路線就和大學指考分發一樣,採用選填自願方式,筆試各項所得加起來比較高的就優先獲得決定權。

陳璟民得到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是還在嘉義當地方記者的時候,當時是由自由時報中部中心總策劃,要求每個轄區內的記者至少要有一篇稿,剛好陳璟民所跑的嘉義縣市內有這麼一個溫馨動人的故事,標題是「愛在人間蔓延」,內容敘述有一群農夫,有的種稻,有的種水果,所得都不多,但仍願意付出他們的愛心,連續一、二十年集資救濟中低收入戶、受災戶,或是有特殊處境的人,給予金錢和物質上的幫助。

甚至有些人窮苦到連幫家人處理後事的錢都沒有,這群農夫還會買棺材給予處理後事,就是俗稱的「施棺」,陳璟民表示,為了啟發社會向善、與人為善、關懷弱勢,中心才會策劃這樣的專題,其實這樣的故事各地都有,只是表現的宣傳手法不同,像嘉義這個故事,就是民間口耳流傳,從居民那得知後,輔助過去資料以及實例完成的。

現在的陳璟民雖然調到台北市,大多跑機關單位的市政新聞,不過他表示,記者不只是「文抄公」,不僅僅是紀錄而已,還要思考它的來龍去脈,自行發掘對社會有幫助的題材。二OO七年陳璟民曾報導有一位北投區的民眾,他會關心公共議題,進而去改善地方不合理之處,像是路面標線不合理,造成駕駛人猶豫,有時還釀成車禍,影響交通安全,或是停車場積水,成因是地下水設備排水不良,這些問題他都會向相關單位反映改善。

陳璟民表示,認為這位民眾好管閒事也好,但有時是必要的,因為這些問題不僅是關係到個人,還關係到整個社會大眾,像還有天母的運動公園,中文標示牌是對的,英文卻是錯的,造成外國人的恥笑,民眾反映改善後對台灣的形象也會有所幫助,而這也成為陳璟民的獨家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