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舞 不被框架的舞蹈
民眾:「藝術的舞蹈。感覺很有情緒。比較抽象一點可以。可以自己想像的空間很大。跟其他傳統舞蹈(比起來)會更有情緒張力。優美、很流暢。(我)沒有什麼藝術氣息,所以我看不太懂。創作者不會去把它填得很滿,交給觀眾完成剩下創作的感覺。」
結合多元元素的舞蹈
當代舞,在臺灣又稱現代舞,表現形式沒有限制,是所有舞蹈的融合,它的內涵主要是編舞者想要表達的理念。學習現代舞的舞者首先要學會開發自己的身體,從沒有一定標準的舞蹈之中,跳出屬於自己的舞步。
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助理教授 林文中:「現代舞,Modern Dance,它是指美國的現代舞演進的其中一個時期,它照理說已經結束了,比較偏向於瑪莎葛蘭姆、荷西里蒙這些先驅所創造出來的舞蹈。它有固定的形式跟動作,後來進入了後現代舞,然後進入當代舞。但是我們在臺灣或華人社會,我們對Contemporary(當代)跟Modern(現代),這兩個字常常是混淆的狀態,在臺灣是因為最早以前引進的時候,確實是40年前那個時候還是有跳很多現代舞的東西,但是因為現代舞的印象三個字的印象,對臺灣的媒體、臺灣人(造成)的印象太深,我們轉不過來,所以變成,既然當代跟現代意思差不多,我們就說我們現在跳的是現代舞。除了當代舞以外,大部份的舞蹈是模仿,學得像、學得有精氣神,學呼吸跟動作的執行方式,但是當代舞蹈,光什麼是舞蹈,它的定義就可以討論一輩子,所以當代舞蹈告訴我,這個世界有多開闊,你的思想有多開闊,你的舞蹈、你的身體就有多少可能。以前我在舞團,我們的排練總監總是跟我說,It's all in your mind.他的意思就是說,其實都是在乎於你怎麼去想、怎麼去定義它(現代舞)。」
國立中正大學現代舞校隊隊長 郭嘉雯:「它(現代舞)就是很當下,很即時的反應出現在發生什麼事情,跟生活連結性很高,你也可以用很多種不一樣的方式去跟生活做連結。」
不同類型舞蹈結合 改變舞者想法
不同類型的舞蹈與現代舞相互結合,會帶給舞者不一樣的觀點,藉由學習現代舞來開發身體動作,創造舞蹈不同的可能性。
修習林文中老師現代舞課程學生 鄭子謙:「街舞是一個比較觀眾性的舞蹈,街舞會很強調我的跳舞是為了給觀眾看,對我來講就是有點像是為了觀眾服務,所以很多街舞人會在乎掌聲、在乎歡呼聲,在乎這些,他們如果到一個境界,他覺得他自己做得很帥,可是沒有人理他的時候他會慌,臺下的人怎麼沒有反應,怎麼會這樣,所以我覺得,對我來說,(學現代舞後)最大的改變就是做完現代舞的練習之後,我會覺得我比較不會那麼觀眾取向,對我來說製造歡呼的過程,就有點在侷限我的想像。」
國立中正大學現代舞蹈校隊隊員 李彥樟:「我原本是火舞藝術社,學習現代舞之後,回到火舞藝術社團那裡,去嘗試編舞或跳舞的時候,就會有一些新的想法,而不是先前學的那些火舞的架構。玩火舞、學火舞的時候,都會把注意力放在道具上面,但是除了道具之外身體也是很重要,畢竟看上去整個畫面,大家看到的是你的身體跟你的道具,後來就會連帶注意到,自己的身體是長什麼樣子。」
臺灣現代舞發展
40年前美國透過現代舞將其精神傳入臺灣,當時的現代舞較為制式,而現今的舞蹈形式已偏向多元。從林懷民先生創立的雲門舞集,為臺灣舞者樹立良好典範,到現在有許多獲得國際肯定的舞團,新世代舞者也進一步將現代舞與傳統做結合,藉此更認識臺灣文化。
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助理教授 林文中:「偉大的雲門舞集當我們的範例之後,他們示範如何用當代舞蹈,去介紹臺灣的美學或價值,給這個社會看到。我們有前輩耕耘這麼久之後,就會幫助我們後輩。其實我當初會用南管編舞,我只是純粹喜歡這個音樂,喜歡這個音樂(所以)想要去嘗試結合現代舞的動作跟南管,雖然傳統已經越來越少,但偶爾遇到它的時候,是不是該交個朋友,你會這樣想。我並不會說用傳統編舞,就可以有比較多的觀眾,或者是我可以帶出國比較有臺灣的象徵,其實我並沒有想那麼多,純粹是因為這件事可愛,或是這件事怎麼那麼古板,古板到都值得為它編一個作品。」
轉入教職 嘗試新事物
對現代舞創作有一大貢獻的林文中,創立林文中舞團擁有許多創新及代表臺灣的作品,如作品《小》系列、《長河》等,而他在2017年發表《風起》作為舞團的告別作後轉入教職。但告別,並不代表離開現代舞,而是選擇突破現狀,去嘗試其他事物。
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助理教授 林文中:「臺灣有一個扶植團隊系統,國家會選大概12、13個團隊,主要是文化部會贊助這些舞團的行政,讓他們營運得更好,但是它其實有一個陷阱,你如果進去(系統)再跳出來,你要從頭再排隊。我那時候已經排到前幾個贊助的金額,(但是)大家都不願意下來的時候,會變成這個東西不流動,因為你出來的時候要重排,再從(補助金額)80萬開始,一直排到可能三、四百萬(補助金額)。但是我又想說,不應該被什麼東西綁住,我還是回到最理想、最天真的創作狀態,我今天想要編是因為我喜歡編。我就問我自己說,如果我離開,我要再回去,我是不是真的喜歡做這件事情,而不是因為人家一直給我錢,我(才)去做這件事情。我是會覺得(教書)是有成就感,教書 、教人家跳舞 、教人家編舞、看到學生進步,是(會)有成就感。」
現代舞的困境 與舞蹈的距離
每位現代舞創作者都想將最好的作品帶給觀眾,並傳達他們的理念。而在臺灣社會,可能有些人因為不了解或沒有看舞蹈的習慣,認為和現代舞之間有隔閡,所以與現代舞接觸較少。
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助理教授 林文中:「有的時候就會刻意做得比較用力去爭取目光,但是當代舞蹈應該是非常生活、非常有親和力,它其實沒有什麼看得懂、看不懂的問題,但是我們常常過度的去解釋它,它應該就是一個,比如說移動的風景,用人體去抒發這些表演者,或社會現象的一些可能性。」
國立中正大學現代舞校隊隊長 郭嘉雯:「有一個編舞家,他就直接發起一個計畫是,他要做一套舞蹈的系列叫《病毒》,然後叫每個人投稿過去要做成一個系列的作品,那就非常反應生活,因為現在大家戴著口罩走在路上,因為病毒的關係,你在生活裡面很難有人有這個幽默感去做這件事情,但是當代藝術家就是會做這件事情,我覺得那就是一個很貼近生活的例子。」
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助理教授 林文中:「不管怎麼樣臺灣還是有一些,多元的一些舞蹈團體在進行,不管是城市或鄉下都有現代舞這個東西在發生,但我覺得最主要的是,因為沒有什麼看的民眾,就沒有什麼對話的對象,所以是有點無聊,一天到晚在自己做,然後自己的朋友看。」
連結生活 減少與觀眾的隔閡
現代舞表演所要呈現的是與生活的連結,並透過舞蹈,擦出與觀眾之間的火花。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