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代歌仔戲團 創新只為延續文化onTV

嵌入:
文字-A A +A

提起台灣傳統戲曲,大多數人想到的無疑就是臺灣歌仔戲,隨著時代發展,現代人的休閒娛樂也不再只有看戲,但如今還是有歷經三代的歌仔戲團,團員年齡最小的只有十七歲,而他們的創新也吸引了部分年輕人的興趣。

台灣傳統戲曲 歌仔戲的文化傳承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休閒娛樂從看戲變為看劇,在歌仔戲這個圈子裡,老一輩甚至上一代的人該怎麼因應世代作轉變也成為一道難題,他們如何將這門可貴的藝術傳承下去。歷經多年傳承的劇團,除了教導器樂、傳統戲曲給下一代子孫外,另外也吸收了對歌仔戲有興趣的演員加入,他們待在戲班中從一開始的磨合,至最後絕佳的默契、臨場反應,顯現出他們對歌仔戲的堅韌不拔及喜愛。

團長朱朝聰表示:「我們現在帶著我兒子,他們剛接觸的時候都不懂,然後慢慢地教他們,讓慢慢的他們去聽去熟悉,再教他們如何打。」劇團編劇陳宗毅從小就接觸了歌仔戲,因好奇心去嘗試,十七歲就開始認真學戲,從阿公那一代起,傳至這代已是第三代劇團。陳宗毅說道:「我認真開始學戲是十七歲的時候,我們從阿公那一代,她們真的就是有劇團,然後我們從小就接觸,有些是好奇心去嘗試,然後就覺得說還蠻不錯的。」

我們這一代算第三代了,就是會創新,年輕一輩還是有年輕一輩的想法,有時候傳統戲劇如果你太古板就比較沒有人可以接受,所以說我們有一些新材題的話,採用一些資料自己做改編。

為歌仔戲盡一份心力

在舞台背後的那些演員接觸、踏進這個圈子,所做的努力也為他們帶來了不同的歸屬感,出演前兩小時至戲班排戲、講劇、化妝為演出作準備。劇團演員王嘉緯從小因為姑姑很喜歡看歌仔戲,便帶著他四處去看戲,最後因緣際會才進到了這個圈子。

王嘉緯表示:「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前,我們會先來戲班,先知道要演什麼,然後才會知道今天要出什麼造型,像我們家的小旦姊姊如果演比較老的話,可能就會有老人裝的呈現。」

身段這方面,對我來講有很大的障礙,畢竟我不是科班出身的,很多動作、各方面都要慢慢的去「雕」。文武場的話,他們每個細節跟專精的東西都不一樣,要學要花很多時間。

陳宗毅說:「我們這種就算是外台戲,比如說我們是當面跟你講戲,今天演什麼角色、出台要幹嘛、講什麼口白。」劇團中每個成員的默契靠經驗培養、相互指導,如此才能帶給觀眾一齣完整的表演。朱朝聰表示:「每個演員都很好,默契也是要有,編劇講戲他也會教他們要怎麼演出。」

陳宗毅說:「我們剛接觸的時候也是,他不懂我要幹嘛,我也不懂他要幹嘛,所以這種默契是要慢慢培養出來的。我們的文武場老師也是這樣,比如說你講到一半時突然愣住了,他鑼鼓就趕快下去,不讓人家以為說你出錯。」

歌仔戲的創新

歌仔戲有分很多種,像中國大陸稱為京劇、講的是國語,客家莊則是用客語演繹。因文化不同,所以口白有所不同,歌仔戲的多元也促成了各種新的融合。

陳宗毅說:「比較偏新的材題我們就會穿插京劇,或是穿插客語的東西。有時候我們也會把台下的口白拿上來講,就是要吸引一些年輕人。之前去學校他們是什麼都學的,生、旦、淨、末、丑都有學,現在比較多元,因為每個人都想嘗試不一樣的東西。」王嘉緯表示,因為日新月異所以有很多身段、唱腔、唱調、唱詞 之類的都是要再學習,歌仔戲這方面我個人覺得它是永遠學不完,就是一直再進步。

戲班的溫暖

劇團對演員來說就像大家庭,團員們私下的感情融洽,因為大家對歌仔戲的熱忱,讓他們走到了一塊,跟隨劇團一同演戲、彼此切磋學習,便從此便愛上這個戲班。

王嘉緯說:「我在這個劇團大概有6、7年了,我們新孔雀(劇團)是一個蠻和樂的家庭,雖然說有時候還是會吵吵鬧鬧的,但是其實大家都是為了舞台上呈現出來要給觀眾一個好的畫面,我覺得我們戲團就是一個大家庭。」

在新的世代,燈光,佈景、演員、服裝也隨之改變,政府力於推廣台灣傳統文化,不只有歌仔戲還包括布袋戲、豫劇、皮影戲等等......依然還是有熱衷於傳統藝術的人們,在為之盡一份心以守護這些傳統藝術。陳宗毅表示,歌仔戲其實也是台灣的國寶之一,政府有在推動,所以我們也希望說以後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要堅持走下去,畢竟這是台灣的國寶。希望這份藝術能在政府的推動以及民間的傳承下,永久流傳,讓後代子孫能認識到如此珍貴的傳統表演。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朱庭郁   採訪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5.12.07

華岡廣播電台FM88.5

加入時間: 2015.12.07
2,373則報導
2,373則影音
12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1:48

娃娃機拚轉型 夾食物攻親子客群

2023-12-15
瀏覽:
2,120
推:
1
回應:
0
1:47

夜市小吃大漲價 店家無奈吐心聲

2023-12-14
瀏覽:
2,359
推:
0
回應:
0
1:30

教師節只紀念不放假 近期又掀起討論

2023-12-13
瀏覽:
1,947
推:
0
回應:
0
1:44

陳盈帆「獅子、公主、獨角獸」華山開展

2023-12-12
瀏覽:
3,429
推:
0
回應:
0
1:58

觀音出家紀念日 邀四宮媽祖繞境巡安

2023-12-11
瀏覽:
2,879
推:
0
回應:
0
1:35

眼睛疾病不容小覷 護眼小知識

2023-12-08
瀏覽:
2,152
推:
1
回應:
0
2:03

健康意識高漲 銀髮健身成熱門

2023-12-07
瀏覽:
2,514
推:
0
回應:
0
1:46

作品結合表情符號 傳遞祝福給大眾

2023-12-06
瀏覽:
1,636
推:
0
回應:
0
1:41

公館也有「柑仔店」 寶藏巖保存童年回憶

2023-12-05
瀏覽:
11,050
推:
2
回應:
0
1:30

性別平等宣導活動 鼓勵學生尊重彼此

2023-12-04
瀏覽:
1,335
推:
8
回應:
8

歷經三代歌仔戲團 創新只為延續文化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88篇報導,共12,78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88篇報導

12,78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