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教育不能等 青年回鄉縮差距
花蓮,是臺灣20個行政區中,原住民人口數最多的,根據108年3月的內政統計,以阿美族與太魯閣族為大宗。生活在花蓮的我們距離部落究竟有多遠呢?
暑假到了,水源國小的五年級教室仍開著,這是一堂數學課,台上的人,並不是國小老師,而是一位準醫生,她是Miku·Yuku,水源村的部落青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她發現,部落與城市的地理距離,和現實距離其實並不相等。
因為我發現,水源國小的小朋友,雖然我們離市區非常的近,但學業成就並沒有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的好,因為一般來講都會覺得說,離市區越近的學校,他們會越多的資源投入進來,不過,似乎我們的學生,特別是數學和英文這兩科,和城市的小朋友是有落差的。
課輔老師都是水源村的青年,有些雖然不在這裡長大,但對部落的愛並沒有因此而減少,透過Miku的召集,這群大學生也負起他們的社會責任,然而兩個班級各十位的小朋友,也讓他們有些吃不消。
因為我們的師資、人力並不是很充足,所以一個老師要同時照顧10個學生,對我們來說是有點難的,所以我們其實是希望說,未來如果我們的經費充足,希望可以找到更多的人力一起來投入我們這個水源課輔的話,那是非常需要做也很重要的事情。
除了課輔活動外,Miku也會帶著孩子們去護溪,守護自己的家鄉,也來一場「體驗教育」。
在課輔開辦的一個多月來,Miku看著孩子們成長,內心也有許多感慨。
那個時候大部分孩子們的想法,護溪都是為了要玩水,所以一開始都會說比較不受控, 比如說我們原本都預計說垃圾要撿一小時,他們可能撿十分鐘就會嚷嚷說要開始玩水,但現在我們已經可以把孩子的責任感跟他們護溪的目的,去慢慢地導正成我們希望的「守護環境」、「為部落做事」的這個觀念。
大學讀教育系的她,深知教育並非兩個月就能完成的事,Miku承諾,她能確保三年的寒暑假,小朋友都有課輔可以上,但更希望從她開始做起,讓更多人重視部落教育的問題,透過政府、民間的力量,讓孩子的未來有更多可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