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不怕刺 岳明國小從生活教海洋永續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林雨萱、戴穎慈/宜蘭縣報導】宜蘭縣岳明國小以深耕多年的海洋教育,發展食魚教育,透過一系列課程傳遞保護海洋、永續漁業的觀念及其重要性,間接影響學生家長吃魚買魚的習慣,並將其推廣到社區鄰里。


學生遵循吃魚五步驟,將魚骨分離。 攝影/戴穎慈

總經理與校長相遇

喜相逢、巴沙魚、魚排是現今營養午餐最常見的三種魚類主食。滿腹魚卵的喜相逢雖然無刺,但尚未產卵就被捕獲不符合永續;多數供應商為了壓低成本、賣相佳,將國外進口的巴沙魚浸泡藥水,加上用來製成魚排的重組肉來源不明,潛藏食品安全疑慮。岳明國小校長黃建榮下定決心改變現況,他說:「在永續海洋研習課程得知,我們已經二十幾年來都吃這樣的魚,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們不應該,如果我們還繼續這樣,這就不是教育應該做的事情」他邀請湧升海洋漁業創辦人兼總經理徐承堉到校演講永續漁業,發現兩人理念不謀而合 — — 以最貼近生活的「飲食」為出發點,用「食魚」建立人類與海洋的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f_dbccf_tmwgvPRYlvV6uJ0zOlKpkfJGyLRzSZLd-i4/edit#slide=id.g85e81de9b0_0_0

安心食魚步驟(點擊右下角圖示可進入全螢幕)。 製作╱戴穎慈

經費打哪來?魚刺怎麼辦?

然而,推行食魚教育──教導學生吃食物鏈底層的海鮮、以及如何吃有刺的魚,首先面臨學生誤吞魚刺的安全疑慮,解決辦法是食材的處理方式。先從輪切開始,讓學生練習挑出小段的魚刺和中央骨;再者,將魚切成片狀,依照魚刺的多寡將不同部位分配給各年級食用,例如:魚刺較多的腹部給中高年級食用、讓低年級吃魚刺數量較少的魚尾巴。

其次需要克服經費問題,以食魚教育其中一週主題魚種「午魚」為例,一條魚市價一百元,是將近一份41四十一元營養午餐當中主食支出12十二元的九十倍。「絕對不能把食材拿來只是吃掉,而是要是徹底地去把該學的都學起來,這個時候這個食材的價值就會划算。」徐承堉認為,老師備課花費的時間、心力遠超過魚的價格,更不能因為現實面的考量犧牲教育、食材的品質,因此多餘支出由他自行吸收。

除了負責食材供應,在課程進行之前,徐承堉會帶著全校老師一起備課,以蘇澳為中心,由近而遠分次講解各式魚種的生長環境、食物與天敵、外型、現況、規範、相關文化意涵。「他會先建立老師正確的知識性,那我會覺得說對於我這個不是自然本科的老師來說,那樣的吸收是有效果,而且是最立體的,比我去上網找,還要更清楚。」岳明國小教師侯季伶曾自行上網搜尋鎖管的辨認方式,結果各方說法不一,相較之下,徐承堉的資訊來源是國內外文獻、論文,具可信度。

各領域老師每次針對單一魚種,花費至少一個小時理解專業知識之後,再根據教授的對象,設計合適的教材、製作教具,前後費時一個月。


用餐之前,老師藉由教具讓學生示範挑魚刺。 攝影/林雨萱

軟性教學傳遞硬性知識 讓上課變得好玩

每週一天中午吃魚,每次吃一種魚。早上會先上課,介紹魚種的相關知識,以筆記取代評量,紀錄魚的外觀。

以鯖魚為例,首先介紹花腹鯖和白腹鯖兩種品種;以小魚、小蝦、小蟹為食物來源;鯖魚富含蛋白質、鈣質、維生素B等營養,並具備洄游性、趨光性等特性。牠們兩年長成成魚,壽命可達六到十二年;在每年一到五月產卵。

南方澳是鯖魚的重要產地,鯖魚的捕撈方式包括六十年前使用的巾著網以及利用假餌垂釣的釣槽仔、目前已經淘汰的大型圍網。漁業管理方面,為了解決鯖魚面臨過度捕撈危機,訂定每年大約五十天的禁漁期規範。

從魚的X光片可知,魚鰭往尾鰭的方向生長,因此要順著尾端方向夾取魚肉。每次用餐之前教導孩子吃魚五步驟──剔除魚鰭放旁邊、從胸到尾切中線、順著尾部夾肉吃、挑起整根中央骨、不翻魚身吃乾淨,接著:老師會發下圖卡,讓學生用手當筷子,兩兩一組互相練習,確保雙方熟悉如何吃魚。

為了使學生了解捕撈方式對海洋造成的影響,侯季伶播放影片,讓學生看到用大型圍網魚法捕撈到海龜的畫面,「小朋友會覺得『天啊!這樣子很殘忍』」;或是利用小朋友最喜歡聽故事的特點,講述「箱網養殖捕撈到居然有鯊魚,裡面有十五隻寶寶。小朋友聽到「寶寶」,就會覺得『唉好殘忍哦』。」,希望他們具備危機意識,未來若是繼承漁業,能夠改善因南方澳傳統捕撈方式「三腳虎仔」扒網漁法產生的過漁現象 — — 小魚還來不及孕育下一代就被捕撈上岸,導致漁獲量逐年減少。


學生紀錄牡蠣的筆記。 攝影/林雨萱

文化是生活的一部份

注重「感受性」是岳明國小的教學特色之一,徐承堉就曾將活生生的鬼頭刀帶到課堂上,讓學生觸摸,他進一步說明:「透過一個文化的方式來記錄,可以看到他們有很多繪畫、遊戲,所以它必須變成是生活的一部份。」老師設計白帶魚大地遊戲、煎魚大富翁、頭足綱拳類綜藝遊戲等,為生硬的課程內容增添趣味性。

以單一主題進行跨領域教學是岳明國小的另一特色:抄寫魚類增加語文字彙量、唱煎魚歌培養音樂素養、介紹飛魚文化認識蘭嶼社會。在藝術與人文方面,老師帶領學生利用絹印製作祝大漁旗 — — 新船下水時插上祝大漁旗,祈求豐收,是南方澳獨有的傳統習俗。


高年級為社區長者製作海味便當。 提供/岳明國小教師吳冠薇

感染更多人 共創「美麗家園」

食魚教育與主題課程「美麗家園」結合,學生參與南方澳鯖魚祭,戴著鯖魚頭套打北管、踩街祈福,藉由實際行動感染當地居民。

另外,岳明國小教師吳冠薇將食魚教育融入社區改造計畫,創辦海味小館,由學生擔任廚師,為長者製作以魚類為主食的海味便當,她說:「只有在處理的時候才會知道說這些食材是不能夠浪費。」學生從殺魚、煎魚等過程中,懂得尊敬食材,並懷著感恩的心享用食物。

漸漸地,學生有了學習動力,主動詢問老師下次要吃的魚種,也會辨認吃過的魚。過往需要家長幫忙剝蝦的學生,經過食魚教育之後,「媽媽不用!我自己來」不但會自己剝蝦,還倒過來剝給媽媽吃。

「家長會對於吃部分的技巧有些驚訝。」侯季伶表示,學生回到家分享在學校的生活點滴,帶動家長產生不買鮭魚等高生態位階魚種、改食用小型魚類的習慣,因為一公斤的養殖鮭魚要吃掉兩公斤以上的小魚,會造成低層食物鏈耗竭。學生會開始跟著家長到菜市場挑魚、買魚,有些家長還會帶著孩子去釣魚。


學生參與鯖魚季活動,徒步沿街打北管,樂器上綁有祝大漁旗的圖卡。提供/岳明國小教師侯季伶

採訪側錄

中午用餐時,有位小女孩吃到魚刺,只見校長用從容不迫的語氣關心她的狀況,提醒她如果還是很不舒服要告訴老師。我心想,要是大城市的學校發生這種狀況,不只老師很緊張,勢必會引起全班騷動。當下場景著實推翻我的認知,正是因為岳明國小獨特的開放性,創新課程才有機會發生。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8則報導
2,263則影音
70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2,465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2,945
推:
0
回應:
0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6,423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5,794
推:
24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3,717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6,194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10,032
推:
2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919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9,916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4,891
推:
2
回應:
0

吃魚不怕刺 岳明國小從生活教海洋永續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4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4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