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力量大!改變環境由惜食開始

文字-A A +A

盤點台灣目前食物浪費的狀況,大約一年有340萬噸的廚餘量(約2267萬個廚餘桶)。若以平均每人每天剩食量來看,就是一盒炒飯的飯盒量,其實還真的不少


   若能減少食物浪費,將能縮減溫室氣體排放量(圖:jrsnchzhrs, CC BY-ND 2.0

 你知道食物的力量有多大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之前的研究就顯示,2050年以前地球需要減少70-95%的溫室氣體,才能延緩氣候變遷。而食物相關的系統運作,就帶來了20-30%溫室氣體的排放,具有可觀的減排潛力。

 而看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裡的十七項,其中就有四項與永續飲食的推廣有關,分別是:

  • 4. 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6. 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及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 13. 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 14. 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

飲食為跨部門議題 但難解食物浪費問題

 大概正是因為糧食、飲食議題涉及面向多元廣泛,在台灣,這方面的推廣和教育不單純只是衛福部和農糧署的工作,環保署、教育部等政府單位,也以不同的方式參與進來。但是跨部會的參與,似乎仍難以解決台灣嚴重食物浪費的問題。

 盤點台灣目前食物浪費的狀況,大約一年有340萬噸的廚餘量(約2267萬個廚餘桶)。若以平均每人每天剩食量來看,就是一盒炒飯的飯盒量(apec-flows),其實還真的不少!

 但不僅如此,就算每個人惜食,把吃的清光光,食物的浪費和排碳仍有可能從農場至餐桌的過程中,或在加工製造時發生。舉一篇英國研究例子來說,這過程中,大約有1/3的玉米是無法送到我們餐桌上。而以上等之食材牛肉來說,在餐桌上的一客牛排,背後製程上已排放了1800公斤的碳(牛肉每公斤約消耗60 公斤的碳;每客以30克簡易計算)。


   食物供應鏈中,各食材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例(圖:Our World in Data

 而在不同類型食物浪費中,新鮮蔬菜位居第一,占了22%;其次後來居上的有乳製品和肉類、魚類。

 

   所有食材不同食物類別之浪費(作者繪,資料來源:NRDC: Wasted - How America Is Losing Up to 40 Percent of Its Food from Farm to Fork to Landfill

惜食不浪費 我們該怎麼做?

 要怎麼做到減少食物浪費,對一個營養師來說,常常會建議飲食者在不同場合,應有不同應對方法。在家的話,可以挑選一天當作「剩食消滅日」、使用APP輔助(如FoodKeeper)、冷凍未使用之食材、製備小份餐點(現今一份餐點明顯大於50年前的份量),當然最好的方法還是「完食」。

 在餐廳用餐,建議打包未食用完之食物,或在一開始就請服務生不提供不想食用的食物(如:麵包、奶油),另外也可多去有捐剩食、或低碳製程考量的餐廳,以表支持。

 在食品店家時,則需進行「聰明購物」(有購物清單,不被促銷購買所迷惑),如此購買足夠的食材即可。當然也要了解什麼是賞味期限、有限期限。另外可以購買「不完美」的食材,以及選擇擁有低碳標誌或低碳足跡的食物。

 在台灣,其實已經可以看見許多地方及民間單位開始推廣惜食、減少剩食,但仍需你我日常的參與和改變。正如文章一開始所提,食物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容小覷,而降低浪費食物,絕對能夠有助於削減排放量的。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27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不落人後 英國版CBAM預計2027前上路

2024-03-28
瀏覽:
1,465
推:
1
回應:
0

碳捕捉非仙丹 為什麼CCS是油氣產業的虛假解方?

2024-03-04
瀏覽:
2,099
推:
0
回應:
0

又延誤!歐洲鐵路交通的極端氣候挑戰

2024-03-04
瀏覽:
2,015
推:
0
回應:
0

法國農民為何怒火中燒圍攻花都?

2024-02-26
瀏覽:
3,708
推:
0
回應:
0

生成式AI浪潮興起:AI有多耗電、耗水?

2024-02-26
瀏覽:
3,473
推:
22
回應:
0

食物力量大!改變環境由惜食開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82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82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