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樣處理非法農地工廠 台灣能嗎?

文字-A A +A


報導者林慧貞記者發表農地工廠議題的脈絡。(何宇軒攝)

文字、攝影/記者何宇軒

中高污染農地工廠趁夜偷排廢水,農地污染的新聞屢見不鮮,而現行就有上千家中高污染的工廠存在於農地,恐影響全台灣民眾的食安問題。而鄰近的日本,在60年代之後經濟快速成長,但也產生了「四大公害」,嚴重傷害民眾健康,讓日本政府必須出面解決。地球公民基金會與獨立媒體《報導者》在9月9日舉辦「看看日本70年代如何解決『違章工廠』,想想台灣」座談,邀請報導者記者林慧貞、孔德廉,以及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陳威志等人,談論台灣目前農地工廠的問題,以及如何借鑒日本的解決方案。

林慧貞表示,目前政府控管農地工廠很大的問題,就是雖然《工廠管理輔導法》說要輔導工廠合法化,但是連要輔導多少違章工廠,至今都不清楚。根據經濟部調查,中央要縣市政府調查轄內有多少家待輔導的工廠,卻有16077多家聯絡不到,不清楚污染等級、不知道是做甚麼的、規模也不知道,反應的現象是:政府不知道輔導對象是誰。此外,污染有分為中高污染(如電鍍)、低污染(食品加工、紡織),雖然政府希望把中高污染工廠搬遷到專區,相關規劃卻很欠缺。

孔德廉分享實際走訪彰化的經驗時表示,彰化「頂番婆」地區是電鍍工廠密集的一級戰區。有次他走在路邊看到泡沫排進水溝,馬上有民眾檢舉,聯絡環保局前來稽查,但是明明有泡沫,稽查後卻說是安全的。他在採訪過程,只要拿著相機,就會有人拍肩問「你在幹嘛」,可以看出業者對外界警戒心很重。

孔德廉曾訪問一位第二代的小型電鍍廠丁姓業者,對方提到遷廠費用很高,光是小型工廠遷到工業區,就要花一億,這對他們負擔很大。即使搬遷,因為這種產業製程很多污染、工業區內其他產業也有疑慮,加上他們也擔心工業區因為靠海,海風會對機器產生鏽蝕。而地方政府方面,彰化縣只有不到五人在處理這件事,而且只能一一敲門去問,對方若不回,政府也不知道是甚麼工廠。此外,還有非法工廠的應對方式是私設暗管,下大雨時就會自動排放裝置;或是打游擊,一次租兩三個地方,被抓就請拖車把電鍍機具搬走,換到另一個地方繼續做;財產也先脫產,罰款都不繳等等。

地球公民研究員陳威志,則分享日本的處理模式。在60-70年代,日本在戰後以很快的速度營造經濟奇蹟,包括倚靠朝鮮戰爭發戰爭財,但卻造成四大公害,釀成不可逆的傷害,對日本社會造成很大衝擊。甚至現在東京迪士尼的位置,在填海造陸之前,其實是被造紙廠汙染的漁場。60年代之後,日本地方發生多起抗爭事件,包括圍攻廠房、法律訴訟。

陳威志說,日本原本都只依靠地方政府處理,後來中央政府才介入。政府盤點後發現問題的癥兆,是「缺乏污染防治設備」以及「住家工廠混合」,日本的做法不是就地合法,而是把工廠集中,並成立「公害防止事業團」行政法人組織,功能是整理工業區用地,再轉讓給廠商,融資貸款輔導轉型等等。

但日本的經驗,台灣有辦法模仿嗎?陳威志說,日本在很早期中央就介入,這讓產業在發展早期時,就有動機進行產業升級與轉型。但反觀台灣,很多業者都做很久了。此外,日本設計機制,讓工廠來借錢改善,不改善就罰,這跟台灣的作法也不同。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7.10.05

何宇軒

加入時間: 2017.10.05
39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日本這樣處理非法農地工廠 台灣能嗎?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6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6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