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世界血栓日大家來重視 工程師籲重視血栓疾病

2020/10/16 14:53
3,711次瀏覽 ・ 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林明佑/彰化市報導〕每年10月13日世界血栓日(World Thrombosis Day),不僅為了紀念德國病理學家魯道夫凡爾紹(Rudolph Virchow)發現血栓形成三要件和其病理成因的醫療貢獻,更為提高社會大眾對於血栓的認識與重視,並且關注血栓疾病,今年世界血栓日主題定為「世界血栓日 大家來重視」,彰化基督教醫院與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今(16)日共同舉辦響應活動,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彭慶添醫師等人出席,呼籲民眾重視血栓問題,並邀請病友分享血栓治療的心路歷程。

照片

彰基副院長林慶雄醫師表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16秒有1人罹患血栓疾病、每37秒有1人因血栓死亡,重視血栓問題刻不容緩;尤其像現代人久坐的生活型態,加上肥胖、抽菸、飲酒等,都可能造成血栓風險,民眾除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戒除不良生活習慣之外,更需對身體狀況有警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獲得妥善的照護。

照片

彭慶添表示,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國際或國內的活動,沈銘鏡教授當初創會時打下基礎,現在仍繼續指導我們。「世界血栓日 大家來重視」活動的目的,是要呼籲民眾重視這個問題,這個疾病事實上是嚴重,但是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癒的。其次,醫護同仁要重視鑑別診斷,用藥要精準,精準度達到百分之百。第三則是研究單位能夠多多研究,應該多做宣傳,讓世界都能看到台灣的參與,也讓大家共襄盛舉。

照片

今年40歲化名大維表示,從事電子工程師職務,2014年在北部工作,經檢查後發現全身多處血栓,包括雙下肢深部靜脈血栓、肺栓塞及下腔靜脈血栓等多重靜脈血栓栓塞症,當時醫師表示如不治療可能危及生命,故以抗凝血藥物治療、併血管內導管導引下溶栓治療等,使血栓症獲得控制,相關症狀也得到緩解。

照片

大維說,治療後便未再持續追蹤血栓問題,直到2016年返鄉回彰化工作,因腹痛到彰化基督教醫院血友病醫療及血栓中心求診,經電腦斷層檢查證實是下腔靜脈的側肢再次血栓,後來由血液腫瘤科沈銘鏡教授收治,目前以抗凝血藥物做治療。

沈銘鏡表示,血栓即是血管(包括動脈或靜脈)阻塞不通,動脈血栓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及末稍動脈阻塞等;靜脈血栓則包括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及門靜脈栓塞等。下肢深層靜脈栓塞臨床上很常見,其症狀包括下肢腫脹、疼痛以及患處皮膚變褐色等,檢查時會出現大小腿壓痛、單側水腫、發熱、皮膚變褐色以及表層靜脈擴張的現象。大腿近端的深層靜脈血栓常會脫落流入肺部,引起肺栓塞,嚴重時還會導致嚴重血液循環障礙、下肢壞死,如果發生大量肺栓塞常會導致休克而死亡。

沈銘鏡表示,根據研究,我國靜脈血栓發生率,大人1,000人中每年發生率可能在0.5人以下,發生靜脈血栓的原因很多,包括受傷、開刀、懷孕生產、久坐或久臥不動、心臟衰竭、癌症、抗磷脂抗體症候群、骨髓增生等後天性原因或是先天性遺傳,台灣地區遺傳性靜脈血栓佔總發病人口約50%,其好發症的主要病因,是S或C蛋白缺乏和抗凝血酶缺乏,但也有病友是完全找不出原因的,而個案大維是屬於抗磷脂抗體症候群。

沈銘鏡指出,目前血栓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服用抗凝固劑,可以有效控制血栓惡化,只要控制得宜,血栓症病友行動、生活與一般人無異。

大維表示,過去在北部工作,每天坐辦公室工時超過12小時、壓力大,還要輪大小夜,不但有抽菸習慣而且也沒時間運動,現在回來家鄉工作,在家人的鼓勵下順利戒菸、維持運動習慣、也有持續就醫接受沈教授的治療,血栓的狀況應該是控制得很好,也提醒大家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不要輕忽身體的任何狀況!

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台灣血栓醫學會秘書長林炫聿醫師提醒,血管壁損傷、血流速度異常、血液成份異常都是血栓形成的要素,雖然血栓症不易發現,卻會對民眾造成可能危及生命的影響,所以每年10月13日世界血栓日,期盼藉由讓民眾了解血栓形成的原因、危險因子、症狀及治療,喚起民眾對血栓的重視,希望能減少因血栓造成失能甚至死亡的嚴重結果。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