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就去做 「耀演」成真
【記者黃施僑/台北報導】
「喜歡,那就開始做吧!」音樂劇《喜樂社區》<註一>的導演曾慧誠率直地說。一個學古典聲樂畢業的大學生,單純地憑著對喜歡音樂劇的執念,當完兵就直接飛去紐約求學。經過嚴格的學院派訓練後,曾慧誠於2007年回台創立音樂劇團「耀演」,即使夢想與現實之間仍有差距,他還是勇於追夢,相信自己的選擇並徹底實踐。
曾慧誠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不會被現實侷限。
圖片來源/曾慧誠提供
在美國,以亞洲為故事背景的音樂劇並不多,因此亞洲人演出的機會相對較少,再加上曾慧誠想擁有屬於自己創作風格的劇團,回國後便與友人創立音樂劇團「耀演」。「當慧誠想做一件事情就會一股腦地去做,但並不代表他沒有計劃,只是他的計劃通常只有他自己知道。」團員呂寰宇表示。曾慧誠最初組團的目的不在於經營,單純只是想表演,他認為,舞台是個充滿幻想力的地方,當演員站上舞台時,沒有時間去想現實層面的問題,看到團員們能在拋開現實的空間下表演,就是他最享受的時刻。有時朋友開玩笑道:「曾慧誠你花那麼多精力在這上面,把這股精力拿去賣房子,錢都賺的比你現在還多。」當面臨夢想與現實的拉鋸,付出卻看不到成果時,他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靠著「享受現在能做的事情」、「開始做了就要做到自己滿意為止」的信念循序漸進地成長至今。
創作的靈感來源取自生活周遭發生的事,曾慧誠表示,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人跟人之間相處的感覺拿出來放大,如朋友因愛滋病而被家人趕出去,讓他開始思考他們的父母在想什麼,為什麼會在孩子最需要照顧與依靠時拒絕提供援助?難道他們認為別人的眼光會比親情重要嗎?一齣戲的概念與角色就這樣誕生了。同時身為大學駐校藝術家的他鼓勵台灣學生多創作,因為創作是舞台藝術的源頭。曾慧誠認為,只有在學校才能訓練出扎實的表演基礎,給學生時間和舞台,就能讓他們有展現才能的機會。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二年級蔡漢俞說:「因為目前台灣在國外主修音樂劇回國的專業老師很少,曾導演不吝惜分享自己的求學經驗,也會為學生分析未來的出路。」曾慧誠的教學理念並非告訴學生該怎麼做,而是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方向。
曾慧誠認為,現在台灣的劇團發展蓬勃,文化涉入的層面也越來越廣泛,如原住民和宅男等議題皆有涉獵,而「耀演」因為創作群的平均年齡不高,作品多為探討二十至三十五歲、年輕人較關心的議題。同時他也常於各大學表演科系舉辦音樂劇之講習,希望讓更多人對音樂劇產生興趣,開創出屬於這個世代的舞台。
<註一>《喜樂社區》為「耀演」創作的第一個作品,此劇改編自百老匯音樂劇《Avenue Q》,融合台灣現今社會人物與故事,包含愛情、政治、同志等議題,是一部笑中帶淚的感人作品。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