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交換服務 時間銀行建構社區善的循環

文字-A A +A

【記者 陳宜誠/採訪報導】社團法人花蓮縣持修積善協會因應花蓮在地高齡化現象,以及為重建強化社區及社會之互助網絡,提升社區居民彼此信任關係,於109年在花蓮縣政府社會處輔導下爭取到衛生福利部「時間銀行多元培力試辦計畫」補助,透過時間銀行試辦運作,帶動社區產生「善的循環」,讓生活更具安心。

從幼兒教育、長者照護到青年志工參與社區,足足橫跨三個世代,描繪出社區輪廓,從志願服務單向服務到社區互助互信的循環機制,建構社會安全網的基底。初期透過執行團隊到各社區進行宣導,觀念建構及傳遞方面時常有障礙,宣導人員劉月桂表示,「時間銀行」屬於新名詞,大多數民眾都不知道,僅極少部分居民曾經聽過,但詳細定義也不清楚。

為此,執行團隊絞盡腦汁改用民眾瞭解的方式進行,例如以早期「農業時代」,每到收割稻穀的季節,農戶因為人力不足,會採用互助協力方式。今天我家收割需要人手,你來幫我;明天你家收割需要協助,換我來幫你。用這樣的概念為基礎進行延伸,引導社區居民理解,陳阿姨開心地說:「這樣我知道,就是用服務來換取服務,只是我現在用不到,可以先將服務時數儲存起來,以後要用的時候在提領就可以。」

為啟動交換及提領機制,執行團隊分別在樹林腳社區、仁里社區進行辦理「想當年-圓夢舞台秀」,累積服務時數換取體驗明星舞台秀及連結青年志工攝影專長,進行拍攝專業沙龍照。其中,高齡90歲的呂阿嬤特地帶來具有40年以上年齡的旗袍,其中一件更是當年她嫁女兒時所特別訂製,在場人員除讚嘆呂阿嬤的身材動齡,並且感受到阿嬤的喜悅,彷彿回到當年嫁女兒的情境,十分溫馨歡樂。

帶領學童參與社區事務,特別規劃人合居公益推廣中心物資整理、一日店長、小小圖書管理員、綠美化一日農夫體驗及社區獨老關懷等多元服務內容,透過時間銀行機制中,帶入服務精神。同時運用核發”點數”的方式,引導幼兒學童可將累積點數進行兌換所需,就讀小二的小美累積10點後,很開心換取到一本字典。

理事長施慧萍表示:「善的循環」時間銀行多元培力推動服務方案,希冀推廣時間銀行理念,鼓勵雙向互助機制,進而重建強化社區及社會之互助網絡,並能擴大服務方案成效,營造溫馨的幸福花園城市。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8.12.17

勁傳媒

加入時間: 2018.12.17
151則報導
2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時間交換服務 時間銀行建構社區善的循環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81篇報導,共12,78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81篇報導

12,78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