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臺中媽祖國際文化節2020最終場 百年宮廟結合傳統與國際文化

2020/11/14 09:00
1,88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 韓啟澖/臺中報導】

媽祖信仰一直都是代表臺灣的漢民文化之一,每年三月媽祖遶境更是全國盛大的宗教活動。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甚至在2010年授證「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為國家重要民俗,將民間信仰的普遍價值,提升至國家級的無形文化資產。

每年農曆年後至媽祖誕辰前,傳統媽祖廟均會舉辦元宵晚會或酬神戲,而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為了擴大活動規模與效益,且同時扶植在地藝文團隊,於是活動邀請在地表演團隊與附近居民至臺中十一間百年宮廟共襄盛舉。臺中市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表示,臺中的媽祖信仰,在臺灣非常具有特色,每一年的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在民俗文化活動裡面也算是一個品牌。

但是本來應該在四月、五月就舉辦完畢的活動,卻因為疫情肆虐被迫延期,下半場一直到八月才得以繼續舉辦,10月24號晚間在臺中中區的萬春宮迎來活動的最終場。參與的表演團隊有「臺中星月寶萊印度舞團」、「惠明樂團」、「野生郭靜──古梅馨」、「長隆南樂社」以及「金宇園掌中劇團」,現場更是不定時發起抽獎活動與觀眾朋友互動。

照片

長隆南樂社的表演《相帶走》,陳三趁著夜深人靜帶著五娘和益春出走。(攝影/韓啟澖)

藍興媽祖 來臺三百年

臺中萬春宮原名「藍興宮」,於嘉慶年間因受風雨摧殘,改建過後更名為「萬春宮」。萬春宮媽祖又名稱藍興媽祖,俗稱「臺中媽祖」於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來臺,至今約有三百年的歷史。

藍興媽祖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朱一貴事件,總兵藍廷珍奉命平定叛亂,親赴湄洲朝天閣,恭請聖母正身(三媽)隨船保護來臺。亂事弭平後,迎聖母移駕大墩庄店(今臺中市三民路一帶) 定名為「藍興宮」。

繼朱一貴事件後,藍興媽祖又見證了發生於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甚至因戰火波及慘遭損毀,所幸於三年後修復。

萬春宮(原為藍興宮)已有三百年歷史。(攝影/韓啟澖)

鼓鑼喧天 印度舞舞團閃亮開場

活動準時晚間七點開始,由「臺中星月寶萊印度舞團」率先出演,一首「Dohida(鼓鑼喧天)」為今天的活動拉開序幕。舞臺上舞者的舞衣來自印度拉價斯坦特的傳統舞衣,多彩繽紛的舞衣上面還有閃亮鏡面綴飾,跳起舞來更是閃閃動人。

此舞蹈團致力將印度的神話、愛情及人文故事展現在舞蹈中,除此之外更呈現印度舞蹈的多元面相,以古典舞卡薩克(Kathak/卡達克)的風格搭配現代寶萊塢歌曲,傳承來自古老印度舞深度的文化。

開場舞結束後,接續的是長達20分鐘的印度舞組曲,以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舞蹈之一卡薩克,結合印度腳鈴與西方打擊樂配合演出,將印度傳統舞蹈的特色原始呈現。

照片

臺中星月寶萊印度舞團演出的印度舞組曲。(攝影/韓啟澖)

腳鈴對於舞者有著像神明一樣的重要性,在穿戴前後都要放在頭上與心上感恩,如同舞者對大地之母表達敬意,這個行為在印度語叫做Namaste。臺中星月寶萊舞印度舞團團長周桂英表示,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世界,大家能平安聚在這裡真的要心懷感恩,感恩臺灣、感恩媽祖、感恩為這場戰役付出的人們,並希望藉由Namaste,祝福在場每一位觀眾身體健康、平安順遂。

同時在組曲中也提及到「寶萊塢不只是有我們常見的歡樂,還有更多寫實的真實故事」,尤其是種姓制度,每天都有類似的悲劇上演,這是印度社會面臨的真實問題。優美又哀傷的旋律透露著無可奈何,舞蹈設計也大量使用遮眼與摀耳的動作,暗示大眾普遍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但他們仍期望能透過別人的文化回頭審視我們自己的文化,以求社會進步。

傳統布袋戲結合全球暖化議題 新穎又吸睛

最後壓軸的節目是由「金宇園掌中劇團」帶來的《媽祖傳──惡魚戰記》,不僅結合現今大眾關注的全球暖化的議題,甚至帶著觀眾跟隨劇情推進回顧布袋戲戲偶演變的歷史。

《媽祖傳──惡魚戰記》是金宇園掌中劇團自己發想出來的劇情,運用簡單的閩南語和國語穿插,講述一個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後出現的巨無霸吃人章魚看上「番薯(臺灣)」的故事,讓臺語不是很好的小朋友也能聽的懂。

在畫面的設計上除了讓觀眾一次看「第一代布袋戲」、「金光布袋戲」及「電視布袋戲」三代布袋戲的表演之外,也不忘加上象徵吉祥的舞龍舞獅,以及臺灣的國寶臺灣黑熊。甚至在故事的最後請出以媽祖形象製作而成的布袋戲偶,不僅扣緊「2020臺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的主題,也為活動劃下完美句點。

照片

於臺前操作第三代電視布袋戲偶。(攝影/韓啟澖)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