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垃圾入海何處去? 澳洲研究揭秘

文字-A A +A

2018年,垃圾面積就已經超過160萬平方公里,重量更是達到8.7萬公噸,因此又被稱為「海洋垃圾浮島」,整個範圍是美國德州的兩倍大

   塑膠方便好用又廉價,但是用完後,它們去哪了呢?(圖:stux/ Pixabay)

文/李昱德

    塑膠被發明後,造價低廉、又可以做成許多生活用品的特性,讓它立刻成為大家的愛用品。可是,這種極難被自然分解的人造產物,為環境帶來很大的負擔。雖然大家會隨手將塑膠品投入回收桶,但實際每年塑膠垃圾僅有不到10%被真正回收,剩下的流入焚化場、掩埋場,或是被隨便棄置於河道、沙灘等地區,最後經由各種途徑流入海中,每年就有440-880萬公噸的海洋塑膠垃圾。

 

塑膠垃圾入海  海面、海底都有蹤影

    大型垃圾除了進入海洋生物的肚子裡,其中一部分正漂浮在海面上,再透過北太平洋環流系統的作用,最後大量聚集至太平洋中間,形成一個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帶」。2018年,這個垃圾面積就已經超過160萬平方公里,重量更是達到8.7萬公噸,因此又被稱為「海洋垃圾浮島」,整個範圍是美國德州的兩倍大!

    另外還有躺在海床上的垃圾,被分解成了更小的塑膠粒子,進入食物鏈中。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研究團隊,利用潛水艇機器人潛至水深1655-3000米之間的海床,在澳洲南部380公里處的海底進行探勘,並採集海地的泥土、砂石樣本。他們在其中找到大量的塑膠粒子,每克樣本含有的塑膠微粒從0顆至13.6顆都有。

    由於海洋的面積約為3.61億平方公里,經過反推,團隊估計全球海底的塑膠粒子重量約在925-1587萬公噸之間,超過浮在海面上塑膠垃圾的兩倍,海底似乎已經成為了「塑膠槽」。

   許多不會沉入海中的塑膠垃圾,最後會被沖上各地的海灘 (圖:Sergei Tokmakov, Pixabay)

 

塑膠變小進入食物鏈  將會衝擊你我的健康

    其實,塑膠垃圾進入海中,一開始可能靠著自身的浮力漂浮於海面。但隨著時間過去,大部分沒有沉下去的,可能會被沖上海灘。而另一些因為被扇貝寄居、重量增加,或是遭受天氣變化和海浪作用,最後會逐漸變成直徑不到5毫米的塑膠粒子,沉入海中。

    研究也發現,不是所有的塑膠垃圾都會沈入海底。相較之下,煙屁股、大型塑膠製品的碎片、瓶蓋盒食物的塑膠包裝紙比較常被沖上海灘,而容易纏在一起的釣魚線、塑膠繩和塑膠袋則容易沉入海中。另外,如果一個區域的海面有塑膠垃圾漂浮的痕跡,海底就有更高的可能性會找到塑膠碎屑,這也引發塑膠垃圾「熱區」(hotspot)的討論。

    研究的作者之一Denise Hardesty認為,隨著體積逐漸變小,海流不只會輕易的將這些塑膠粒子運送到其他區域,浮游生物和海床附近的魚也更有可能會誤食。只要這些食物鏈下層的生物被上層的吃掉,塑膠例子始終會回到我們身上。

    即使回收再利用、事後清理等方式可以減少小部分的塑膠問題,但科學團隊已觀測到海洋內有越來越多的塑膠粒,就代表我們做得還不夠多,人人的減塑運動需多加把勁呀!

   塑膠分解後容易被海洋生物食用,最後這些微粒就進到人體內(圖:joakant/ Pixabay)

【參考資料】

‘A sink for microplastics’: 14 million tonnes on ocean floor

Hidden Beneath the Ocean’s Surface, Nearly 16 Million Tons of Microplastic

We estimate up to 14 million tonnes of microplastics lie on the seafloor. It’s worse than we thought

Eight million tonnes of plastic are going into the ocean each year

More than 14m tonnes of plastic believed to be at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32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塑膠垃圾入海何處去? 澳洲研究揭秘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8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8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