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當遇到家庭暴力事件該怎麼辦?

2020/11/21 22:43
1,622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圖1 勵馨基金會大門口。

一、簡介

        因參與「109年度兩岸青年學生公民新聞研習營」。有幸於11/20(五)下午2點,參訪座落於新店區的「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圖1)。大家一定很好奇勵馨基金會在從事什麼?他們主要在預防及消弭性侵害、性剥削及家庭暴力對婦女與兒少的傷害,並致力於社會改造,創造對婦女及兒少的友善環境。最終希望做到終止性、性別暴力,共創性別公義的社會。

二、參訪見聞

         一踏入勵馨基金會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位被懸吊於半空中的「人」(圖2),身上有著各式各樣日常常見的居家用品,像是椅子、衣架、花瓶等等物品,更甚者還有斧頭。這些看似隨處可見的日用品,全部如同洪水猛獸一般,欺壓在這個「人」身上,讓我不禁感到一陣寒風刺骨,彷彿看見一件件血腥殘暴的家庭暴力呈現在我們眼前。想像一下當加暴者將這些隨處可得的物品,轉化成一件件家暴行兇之器具,殘忍地打在受害者身上,一下又一下,一件又一件,一刀又一刀,啪啪啪,刷刷刷,梆梆梆,那是什麼樣的感覺呢?我無法想像,也不敢多想......真的是太恐怖了!

        第二位「女士」(圖3)是一位穿著漂亮婚禮的新娘,滿懷著期待與對美好婚姻的嚮往,開開心心得嫁給自己的心上人,心想期盼著能有一樁幸福美滿的婚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婚姻逐漸出現了矛盾與衝突,開始出現一些不友善的行為,起初還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忍一忍就過了。萬萬想不到的是,他們的關係逐漸惡化,丈夫開始變本加厲、拳打腳踢、暴言相向,丈夫彷彿變了一個人似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的虐待著被害者的身心靈,一年一次,半年一次,一個月一次,一週一次,每天一次,被害者忍無可忍,也不想再忍,最終鼓起萬分勇氣申請了保護令。

        在參訪的過程中,他們分享了兩個個案。一、有一位離婚婦女在打爭取孩子教育生活費的官司,她所委託的律師知道她目前經濟狀況不好,卻常帶孩子去百貨公司裡用餐,使律師感到很不諒解。二、有個孩子家住11樓,但他每次都按8樓電梯。為什麼呢?在第一個問題中,由於婦女身上沒有多餘的現金能帶孩子去路邊攤吃飯或買便當,只好到信用卡可以使用的地方。在第二個問題中,因為孩子身高只按得到8樓的電梯按鈕。當我們進一步聆聽原因的時候,是不是覺得很訝異?原來我們誤會他們了,而這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為我們的誤解而讓他人受傷。

三、結語

       每個人在步入婚姻前,都有著對婚姻的什麼憧憬呢?從對婚姻美好的想像,到被最親近的家人虐待,這是個什麼樣的轉變與感受呢?試想一位被家暴的被害者,除了要承受家暴人殘忍無情的凌虐,還要承受社會的各種無情標籤,這樣的心理感受是怎樣的呢?透過兩個裝置藝術,深刻描述了家暴的樣子與受害者的無奈與悲情。當遇到家暴困擾的時候,一定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忙,打電話給113或者勵馨基金會,聊一聊也花費不了多少錢,千萬不要覺得主動求助是一件丟臉的事情,趁著星星之火還未燎原之時,「超前部署」去預防它,才是對家庭每位成員最好的處理方式。

        愛護社會從你我做起!希望社會可以多一份愛心、關心與耐心,多一些對社會的關懷,少一點仇恨、歧視與對立,大家一起共創多元、友善、共融的社會。讓任何人不因差異而被不合理對待

照片

圖2 透過裝置藝術的形式,呈現出被害者的處境 。加害者不當使用日常常見的居家用品來家暴被害者 。

照片

圖3 透過裝置藝術的形式,呈現出少女滿壞期待步入婚姻,卻遇人不淑而申請保護令(白色一張又一張黏貼在腰間的是保護令 )。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