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容技藝——挽臉

嵌入:
文字-A A +A

傳統美容術 5分鐘改頭換「面」

「現代美容靠儀器,早年美容靠手藝」,挽臉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一項美容技藝,塗上一層白粉、用一段細棉線,在手上纏一纏、捲一捲,就變成了最天然方便的除毛利器。挽臉師傅四隻手指開開合合,棉線在臉上不停的遊走,只需短短幾分鐘,就能有效拔除臉上細毛、清潔皮膚角質層,並有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這是閩南地區獨有的挽臉技術,也是台灣路邊特有的挽臉文化,深受台灣婦女的青睞。

挽臉師傅:「拔起來以後,就感覺臉很滑,這個也是一種血液循環。」

江小姐:「我是挽臉很久了啦,不過我就愛上了這個,好像新陳代謝真的增加了,整個臉部也都比較亮,而且它清掉多餘的汗毛,你夏天啊、熱啊、流汗啊,都會不舒服,所以清掉以後,它感覺會清爽很多。」

挽面場地器材無規範 衛生條件引議

挽臉雖然器材單純、場地簡單,但在這看似方便的背後卻潛藏著衛生疑慮。挽臉時使用的香粉、棉線及挽臉後使用的保養品,並沒有明確的審核機制保證所有器材的衛生程度,這也是除了怕痛之外,令大多數人望之卻步的地方。

李小姐:「挽臉感覺蠻痛的,而且不知道衛不衛生。」

挽臉文化日漸沒落 傳統技藝恐被取代

隨著科技的發展,美容的方式五花八門,快節奏的生活步調,也讓人難以維持在路邊坐下來挽臉的習慣。「挽臉文化」除了要面對技藝傳承的問題,同時也要面臨被先進科技的美容方式取代的危機。

挽臉師傅:「說實在的,現在(挽臉)區域也變得很廣闊啦,啊只是說你要這樣,形成這一條街的文化喔,很難得啦。30年、20年之後,我是不怕這個會失傳啦,只要是年輕人想要學的話,事實上都OK啦。只是說,到了那時候會不會被(科技美容)取代。」

保留技藝順時改良 「挽」救傳統手藝

挽臉歷史悠久,是老租宗傳承下來的技術,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有它存在的價值,但若不順時創新及改良,挽臉文化在台灣的發展終將走向沒落。

 

《記者李恬恬/台北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4.10.09

政戰新聞

加入時間: 2014.10.09
372則報導
365則影音
97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11

底片攝影未成記憶,保存有待努力

2023-03-20
瀏覽:
1,560
推:
3
回應:
0
1:48

數位當前 活版印刷再生

2023-03-20
瀏覽:
1,892
推:
0
回應:
0
2:08

原住民藝術創作者 用圖騰傳達珍貴文化遺產

2023-03-16
瀏覽:
1,949
推:
1
回應:
0
1:37

大稻埕特色咖啡館 帶出博物館風格

2023-03-16
瀏覽:
1,671
推:
0
回應:
0
1:43

老宅結合新科技 咖啡文化再流行

2023-03-16
瀏覽:
2,055
推:
0
回應:
0
1:50

大稻埕選物小店-你好我好

2023-03-16
瀏覽:
2,397
推:
0
回應:
0
1:30

復古風情延續傳統,保留最初拍攝情感

2023-02-26
瀏覽:
5,547
推:
4
回應:
0
2:26

慰安婦紀念館 紀錄隱藏歷史

2023-02-14
瀏覽:
5,802
推:
0
回應:
0
2:58

腦性麻痺老師 自身案例發揚同理心

2023-02-14
瀏覽:
5,689
推:
0
回應:
0
1:35

水墨畫展開幕 免費體驗藝術

2023-02-14
瀏覽:
5,798
推:
46
回應:
0

傳統美容技藝——挽臉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77,127篇報導,共12,21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77,127篇報導

12,21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