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季節性遷移的備戰時刻-社區避災計畫系列紀錄1

2010/04/14 02:04
3,161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公民記者周克任特稿)災後重建的時序來到乾燥的四月天,從高屏溪到林邊溪的疏濬與河堤修補工程,日日夜夜。但歷經水利署第七河川局以及屏東縣長得說明簡報後,大家很清楚在定義的汛期(每年五月到八月)範圍內,許多防災或減災工程,不見得能如期完成。這個訊息在考驗災區民眾,要面對避災與救災的準備。其實政府年年都有防汛演習,所有流程也熟悉的不得了,國軍的救災演練也比以往更精進,但是一場莫拉克顯示了手忙腳亂,特別凸顯有救災計畫卻指揮混亂。同時也展現出另一面向的漏洞,那就是所有台灣人民,面對災難時大多是等待政府或軍隊來救援,嚴重欠缺社區內的自救能力。921地震的教訓經驗,讓中台灣許多社區參與或設計了避災機制,但非災區對此仍舊陌生。因此莫拉克若能帶來經驗的反省,那就是避災類型必須增添土石流與洪災的避災規劃。

不過,政府對於避災的準備動作,仍是緩步作業,想像式的決策仍舊太多,不論中央或地方。因此如果災區各社區或聚落,仍舊以「依賴」的態度來面對汛期,那麼損失的不是政客,而是災區本身。仔細去過高屏兩縣的災區,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光看到場景就會知道今年的汛期無須莫拉克的規模,光是農曆年那場雨,就已經讓桃源、甲仙等脆弱的便道受毀沖斷。

照片


1 來義鄉大後部落聯外道路位於土石流經過位置,一場小雨也會使部落變成孤島

攝影:周克任(2010.03.28

 

 

    為此,災區許多民眾或陪伴社團,頻頻洽詢政府是否有避災計畫,但除了行政院指示高屏兩縣各鄉鎮準備辦理模擬演習,或是水利署集水土保持局開始在重點鄉鎮辦理模擬演練外,許多災區鄉鎮公所的民防體系或防救災承辦人,至今尚未獲得明確的操作計畫,因此更遑論各村里長能預先做什麼準備。

其實大家對於政府效率已沒有太大的信心了,加上處理遷村或永久屋議題,只會丟給大型NGO,不定期成為麻煩製造者,讓災民無以心靈重建還要增加陳情抗爭的疲憊。所以面對汛期,很多人覺得不如自救比較實在。


社區防救災手冊

 

其實大部份民眾並不知道行政院災害防治委員會有出這個教材,若非NGO團體平常彼此有些聯繫,政府的宣傳通路恐怕永遠也到不了民眾這一關。去年11月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因為協助屏東縣政府辦理災區30個重建工作站得專管中心業務,進行辦理社區說明會時,邀請了長榮大學土地管理系的邵珮君副教授,進行「社區防救災」的專題報告。

照片


2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於林邊永樂村辦理重建說明會,長榮大學邵珮君老師專題講授「社區避災計畫」與居民互動過程。

攝影:周克任(2009.11.29

 


由於災情剛過,民眾記憶猶新,因此對於推動這個計畫,沒有人會投反對票的。也因此,大家認為只有一堂說明太少,應辦理一系列的培訓課程。就這樣,由台大城鄉所陳亮全教授等人,本來是為921災區編寫的「社區防救災手冊」,以及過去培訓的種子講師,決定於今年一月開始,在林邊鄉永樂村福記古厝進行為期七次的培訓作業。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