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令祥/雲林報導】
雲林故事館自2008年以來由縣政府委託雲林故事人協會,辦理「社區繪本創作培訓、推廣及出版計畫」,透過圖畫及文字敘述人與土地之間濃厚的情誼。今年度選出三本傑出繪本創作:《藍色五分車》、《我得了一種攻擊自己的病》以及《這是什麼味道?》,並於12月8日至10日展開「走讀雲林」活動,以三本繪本的故事背景虎尾、土庫、及北港這三個鄉鎮進行巡迴導覽,帶領觀眾一探繪本裡的在地風情。
今日(9日)的「走讀雲林」活動,民眾騎單車走訪《藍色五分車》的故事背景虎尾鎮。走讀行程從故事館出發,到新吉里活動中心聆聽《藍色五分車》,接著走踏新吉社區、到虎尾糖廠認識台糖鐵路文化、參訪虎尾驛站及同心公園,最後到聖心幼稚園說書,帶領民眾認識虎尾地區。
雲林走讀第一站在虎尾,報名的民眾於糖廠前合影。(圖:雲林故事館提供)
導覽人員向民眾說明虎尾驛站歷史發展。(李令祥/攝)
《藍色五分車》呈現溫馨故事
《藍色五分車》讓走入歷史的藍色客車,讓民眾再次認識。(李令祥/攝)
《藍色五分車》的五分車,其實指的是台糖鐵路,這是因為其軌距只有標準軌距(1435公釐)的的一半,故稱為「五分車」,而其客車因藍色車身,被稱為藍色五分車,為台灣早期載客主力之一,爾後逐漸被取代,已於民國68年停駛。
作者沈欣儒根據父親及長輩提及當年藍色五分車的事跡為靈感,創作了這本《藍色五分車》,故事將台糖的客車和貨車擬人化:藍色客車「里里」載著乘客,聽著乘客的日常談話,看過四季的更換,與每天老老實實,載著甘蔗的貨車―「知知」呈現鮮明的角色對比,故事描述兩部車的互動,到最後「里里」面臨停駛時,由「知知」道出:「我們都叫五分車,相信大家不會忘記的」,交織出令人動容的溫馨故事。如今貨車仍在運作,而客車已走入歷史,透過這繪本創作,得以讓民眾認識虎尾曾有一輛「藍色五分車」。
藍色客車以於民國68年停駛,虎尾糖廠保留其歷史資料。(李令祥/攝)
走踏作者家鄉-新吉社區
走讀的第一站來到虎尾鎮新吉里,這裡是作者沈欣儒家鄉,於當地活動中心進行繪本分享,作者沈欣儒藉由故事盒與圖畫向民眾訴說繪本的故事,現場民眾反應熱烈。
雲林故事館館長唐麗芳表示:「今年難得有本社區入選,這是很不錯的。」對於這本繪本創作表示肯定,亦向民眾推薦其他關於虎尾優秀的繪本創作,例如講述虎尾若瑟醫院的《阿督仔醫生》和講述虎尾劉記牛肉麵故事的《餃子阿嬤》。
《藍色五分車》作者沈欣儒與民眾分享爸爸做的故事盒和自己的圖畫書。(李令祥/攝)
雲林故事館館長唐麗芳(左)贈送繪本給新吉里里長謝銀樹(右)。(李令祥/攝)
繪本分享結束後,里長帶領民眾走踏新吉社區,並說明新吉里的由來。新吉里包含後壁寮、竹圍仔、陳家庄三個聚落,日治時期以建設虎尾機場為由,將三個聚落合併為「新結里」,後來把「結」去掉「糸」字旁,改為大吉大利的「新吉里」,並遷庄至此,原本的部落則成了後來的建國一村及建國二村。
里長熱情的向民眾導覽新吉社區的人文地景,如在地有名的金獅陣,記錄在地故事和社造成果的口袋公園,還有讓在地人休憩的生態魚池。而對於走讀活動,里長表示:「非常感謝故事館給予本社區一個機會讓我們宣傳地方特色,如果沒有像這樣的活動,很少有民眾會去認識這個社區,我覺得這次的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次活動我給它一百分!」
里長向民眾展示金獅陣技藝。(李令祥/攝)
新吉社區口袋公園旁的社造廊道。(李令祥/攝)
繪本說書結合社區走讀,連結地方社區凝聚力
走讀活動的最後一站來到聖心幼稚園,要來跟小朋友們說故事,現場除了《藍色五分車》的作者說故事外,創作《椬梧大漢 民主先聲-李萬居》繪本的梁叔爰女士也一同分享故事,現場孩童很專注地聽著故事,在也進行搶答活動中積極地舉手回答,互動場面十分有趣。
談起活動感想,報名的民眾中有位來自北部媽媽帶者自己的孩子參加這次的活動,她說自己是在館長中壢故事館開課時的學生,她表示上課之前自己在陪伴家人的時候感到不入心,但上過館長的課覺得唐館長講故事的東西整合更多東西,而她也很重視社會的實踐力。看到了這次走讀雲林的活動,這位媽媽認為這是她與孩子之間結合的新力量,於是就帶著孩子來參加這次的走讀活動,「像這種說故事活動,不希望自己在帶孩子的時候用一種在復興文化的那種架構加到孩子身上去,但卻沒有讓孩子感到樂趣。」這位民眾是這麼說的。
關於這次走讀活動,館長唐麗芳表示:「這次的活動是由創作者與在地人士合作,行程的每個點皆由創作者安排,我們希望這樣的走讀活動能為地方的每個點進行一種『擾動』,讓社區的人與社區做一個連結,這就是我們故事館一直在做的事情。」
聖心幼兒園與走讀活動人員合照。(李令祥/攝)
館長騎著故事車帶領隊伍,穿梭虎尾街道。(李令祥/攝)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