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螢火蟲復育有成 台中大坑夜空很螢光

2010/04/21 03:23
8,664次瀏覽 ・ 2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照片

【靜報記者 陳慧慈/台中報導】「火金姑,來食茶,茶燒燒,配香蕉,茶冷冷,配龍眼。」這首台灣童謠當中描述的「火金姑」,就是我們俗稱的「螢火蟲」。曾經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回憶,但你是不是已經好一陣子沒看到螢火蟲?

今年的螢火蟲季在三月時已經揭開序幕,螢火蟲數量的增加代表復育計畫相當地成功,近年來在中台灣復育有成的當屬台中大坑地區和東勢林場。擔任大坑螢火蟲復育專家的許欽演表示,東勢林場的地理環境原本就適合螢火蟲生長,但大坑就得花時間來營造螢火蟲的棲地生態。對螢火蟲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土壤和乾淨的水源,因為螢火蟲所處環境的土壤和水質必須乾淨不受汙染,所以也是台灣環境生態指標的益蟲之一,螢火蟲不但具有觀賞價值,同於也是生態教學的活教材。

全台灣螢火蟲約有五十多種,可分為陸生、水生及半水生半陸生三個種類,民國五十年左右台灣積極開發產業,環境因此大受汙染,到民國八十年螢火蟲數量快速銳減。近年來保育觀念的提升,開始注意到螢火蟲消失的跡象,許多地方便著手推動螢火蟲復育的計畫,包括台中市大坑風景區、台中縣東勢林場、花蓮的馬太鞍濕地還有宜蘭縣三星鄉等,都是復育螢火蟲有成的區域。許欽演直言:「其實只要停止噴灑農藥等化學藥劑,螢火蟲就會慢慢回來了。」

照片

大坑風景區管理所職員郭育妏說:「大坑目前主要以復育水生的黃緣螢為主,重點在於棲地環境的營造,例如人工建造沼澤地、梯田式的水域,還有土堤的堆砌等,也種植多種的蕨類、姑婆芋及四季海棠等季節性草花植物,提供螢火蟲從卵到成蟲完整的生長環境,水中則種植水草提供螺、貝類食物,如此就形成一個完整水生螢火蟲食物鏈所需的環境棲息地。」有了良好的生長環境,螢火蟲數量一年比一年還要多,證明環境的破壞才是殺害螢火蟲的真兇。

近年來,大坑復育區舉辦的螢火蟲季吸引了大量的遊客,點點閃爍的螢光讓遊客們又驚又喜,王先生說:「我這次來大坑拍螢火蟲是第二年了,看到整個復育區內都有螢火蟲的蹤跡,真的很開心,所以我一定要把這美麗的畫面拍下來。」郭育妏也表示,現在的復育階段,大坑復育區除了規畫螢火蟲季吸引民眾前來參與外,也與學校結合進行生態的教學,推廣生態保育的觀念。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