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都市叢林中的綠地 食物森林創造生態多樣性

2020/12/23 09:00
2,101次瀏覽 ・ 2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 許郁欣/新竹報導】

    在大樓林立的都市裡有著一片綠色的小森林,這裡是新竹的食物森林,裡頭種植超過數十種作物,是全台第一座在都會裡的公有食物森林示範地,由新竹市政府與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合作建置,於2016年完工至今已有四年的時間,現在已全權交由當地志工管理。2019年梧桐基金會增設另外兩座食物森林,分別位在將軍村以及新竹市立動物園區內。

照片

位於新竹市的全台首座食物森林示範地。(許郁欣/攝)

效仿西雅圖必墾食物森林 營造森林般的自然生態

    食物森林的靈感來自於美國西雅圖的必墾食物森林,在地居民們用友善環境的方式,在屬於政府的公有土地上打造一個共耕共享、可食用的地景。梧桐基金會效仿西雅圖的做法,在新竹的公園土地上建造一個佔地800坪的食物森林示範地,並且引進國外螺旋式疊石集水、截留水技術,同時利用食物森林內產生的落葉或菜葉,就地循環成有機堆肥。螺旋花園的設計形成中央高、周邊低的地形,使水流能順勢往低處流動,從中央就能澆灌外圍作物。

    食物森林的設計模仿大自然作物的習性,在長大的過程中大樹旁會有些零星的空間種植可食用的植栽,從地下的根莖類、到地面的低矮菜葉、高草本植物、灌木、爬藤類的附屬植物、小喬木大喬木等,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從低到高的不同作物,建造多層次的共生環境,在每個時期產出不同作物,形成一整年都有收穫的地景,最後的收成由當地志工平分。

照片

食物森林裡種植地瓜葉、蘿蔓、山茼蒿、及芋頭等可食用的作物。(許郁欣/攝)

凝聚在地居民情感 齊力照料食物森林

    負責管理的銀髮志工隊皆是由當地居民組成,加上班長總共十一人,每個禮拜一到禮拜五的下午都會來這裡澆澆水、除除草,他們不噴灑農藥、而是用新竹市環保局提供的有機肥料作栽種,而班長幾乎每天早上五點半就來,到早上七、八點才離去。「想說平常也沒有事就來幫忙,結果一來就來了四年了。」八十五歲的志工黃純馥表示,常常看到居民會走進來觀察作物,但有時候會發現準備收成的作物被路過的民眾摘取,她笑著說雖然是共耕共享的領域,但還是希望居民能夠一起維護作物生長,也需要考量到地景的整體性。而想參與栽種的民眾可以透過梧桐基金會舉辦的工作派對,由講師以兩個小時的時間帶領民眾實際體驗植栽的樂趣,並解說食物森林的概念及效益。

照片

食物森林利用雨水循環做為澆灌的設計。(許郁欣/攝影)

打造都市綠島 推廣環保減碳愛地球

    梧桐基金會是全國性的環保公益組織,致力於推動都市環境綠化,透過活動、講座或是展覽等等推廣環境教育、種樹行動,梧桐基金會的丘建賢經理表示,一開始想到樹木長大要花十到二十年的時間,一般人可能沒有能馬上收穫的感覺,之後發現食物的議題可以和種樹結合,較有趣味性也比較能吸引一般的民眾。

「我們比較聚焦的點會是在都市裡面,希望這個都市裡充滿很多綠意,最典型的方式就是種樹,但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空間可以種。」丘建賢說,如何讓我們的生活更環保、減少碳排放量,這些都是梧桐基金會在推廣的理念,透過一個示範地的呈現,對食物森林有興趣的人就可以用這種方式去做建置。而其中有個觀念是堆肥,把不要的咖啡渣或果皮落葉做再利用,若套用到日常生活中,閒置不用的東西換個方式也可以有它的價值。

照片

一旁的生態池平衡當地的生態。(許郁欣/攝影)

  食物森林不僅豐富了都市的生態多樣性,也能提高糧食自給率,擴大公民參與、善用公有地讓周遭的居民們多了一個休閒娛樂空間。但丘建賢也感嘆,現在比較困難的問題是如何把民眾聚集在一起,並且願意長時間的投入和參與。維持照料的熱情是關鍵,他們發現國外的食物森林每次會有不同的人參與栽種,就能把相關的維護經驗傳承下去。梧桐基金會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知道有這樣的一個場域,期待能有相同理念的人一起加入行列,讓環保減碳的理念落實扎根。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