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德和志 傳承三代巷仔內的老餅舖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李佩亭、周祐徳/新北市報導】宜德和志將古早製餅手藝傳承三代,歷經祖厝拆遷、時代變遷糕餅市場萎縮⋯⋯等困境,透過第三代接班人與台北市政府合作改造店鋪,融合傳統手藝和新品牌概念。成功轉型後在永康商圈屹立不搖,期許讓下一代也能嘗試傳統糕餅的好滋味!

宜德和志 傳承三代的老餅舖

宜德和志是一間座落在台北市永康商圈巷弄內的老餅舖,周家餅店至今傳承三代,歷經七十五年歷史,現今由第三代周揚志師傅傳承父親、爺爺的傳統製餅手藝。一九四五年,周揚志爺爺創立「宜和食品行」,主要製作婚宴喜慶、祭祀的點心為主。五十年前,周家創始人抓準婚宴所需的大餅市場,正式創立「宜和餅店」,開始販售大餅、月餅、奶酥、蛋黃酥⋯⋯等系列,獨特的糕餅香氣吸引了不少北部顧客,宜和餅店也漸漸累積出名聲培養老顧客。 

二〇〇四年,宜和餅店土地遭政府徵收,周家祖厝被迫拆遷後,第二代師傅周德勝在永康商圈努力尋覓新店址。因擔心老顧客找不到宜和餅店,最後選擇在附近的潮州街重新開始。五年前,第三代接班人周揚志離開教職業,選擇回家接手宜和餅店。將周家三代名字合成為店名,爺爺的「宜」、父親的「德」、自己的「志」。同時將新一代行銷想法帶入傳統餅店,期許能結合傳統手藝及品牌概念,創造專屬於「宜德和志」的親切品牌形象,讓年輕人注意到臺灣傳統餅店的好滋味。

宜德和志翻新前後對照。照片提供:宜德和志         GIF製作/周祐徳

宜德和志參與「台北造起來—店家改造計畫」改造後之樣貌。                攝影/周祐徳

時代變遷 因應飲食習慣轉型

近年來,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加上婚喪喜慶點心選擇也變多,導致糕餅市場萎縮。傳統老店宜德和志受到時代變遷的衝擊,訂單相較過去銳減許多。第三代接班人周揚志決心將傳統餅店轉型,與上一代溝通後,從改造糕餅口味到店家形象,創立屬於宜德和志的專屬品牌。

二〇一九年,宜德和志參與「台北造起來—店家改造計畫」,台北市政府針對不同店家問題進行協助,幫助老店保存傳統口味又能被年輕人看見。從改造店家外觀、建立logo商標、設計文創性包裝、創立品牌概念,甚至串流附近商圈等不同層面,進行一連串大改造。宜德和志希望能創立「巷仔內的老餅舖」形象,透過親切的服務和傳統糕餅香氣,讓顧客能感受到滿滿的人情味。

走進潮州街,宜德和志糕餅形狀紅色招牌加上溫韾木質裝潢讓原本樸素的餅店煥然一新。店內大大的窗口可看見師傅正在努力桿麵團,製作過程透明化讓顧客吃得安心。周揚志不僅改造宜德和志店舖外觀部分,同時因應現代人口味,減少傳統糕餅的豬油油膩感,捨去大塊肉塊讓糕點口感更清爽。現代小家庭飲食習慣不再僅限於「呷粗飽」(隨意填飽肚子),於是周揚志縮小大餅尺寸,顧客同時能嘗試不同口味也不會有吃不完的煩惱。

第二代傳人周德勝(右)  。                                                                   攝影/周祐徳

傳統手藝 傳承三代的好餅味

宜德和志的招牌芝麻蛋黃有著傳統豬油香、奶酥香氣,麵團經過師傅的巧手搓揉、桿、壓,外皮真材實料鋪滿芝麻,出爐後不僅飄散著傳統糕餅香氣,口味也清爽不油膩。印有「囍」字的芝麻奶酥、紅豆沙、紅豆核桃大餅更是結婚、訂婚喜餅的熱門選擇。宜德和志的糕餅不僅吸引婚慶需求的顧客,不少過路客也因為宜德和志文溫馨的裝潢風格和剛出爐散發的餅香聞香而來。

第三代師傅周揚志離開教職業回家接手餅舖,感受到時代變遷對糕餅業的衝擊後,立志透過行銷改變年輕人對於傳統糕餅的印象。周揚志表示,老人家總有一天會牙口不好,而如何創造讓下一代也能接受的糕餅才是重點。轉型過程中,周揚志改變了糕餅的口味和尺寸,宜德和志的傳統手藝卻沒有消失。

然而,許多轉變是上一代一開始無法接受的,早期製作大餅除了傳統習俗中民眾喜歡大、圓滿外,對於店家而言,大餅的原物料消耗也較快。這些懷疑直到收到顧客好評、客源回流後,宜德和志才確定了餅舖的方向和傳承的希望。

剛烤出爐的大餅。                                                                                    攝影/周祐德

採訪側記

原先對於餅舖的印象都是婚喪喜慶時,顧客向店家下訂。而座落在永康商圈的宜德和志卻憑藉著「七十五年老字號」吸引了老顧客,加上溫馨文創的裝潢吸引到許多過路客。採訪時,不少附近鄰居、觀光客、熟客紛紛進店消費,可見第三代周揚志師傅的轉型非常成功,營造了宜德和志「巷仔內的老餅舖」的溫暖形象!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7則報導
2,272則影音
708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423
推:
0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509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764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559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297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3,086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347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907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28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031
推:
0
回應:
0

宜德和志 傳承三代巷仔內的老餅舖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