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友愛」 憶探檨仔林的老屋舊景
【記者 李令祥/台南報導】
臺南市中西區的友愛街區古稱「檨仔林」,因早期種植防海風的芒果林而得名,過去曾是委託行的舶來品街,如今已是興新的觀光商圈。走在的友愛街道上,商店招牌林立,但不難發現,那些坐落在高樓飯店間的老舊房屋。這些老屋隨著都市更新與翻新再造已不復從前,有些當地的人甚至忘去這些老屋原本的面貌。為此,由透南工作室策畫,與文化部、臺南市政府合作,配合「好。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補助計畫」。加上文化部辦理補助「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舉辦「友愛街區的記憶轉運站」的一系列講座,讓聽眾們了解友愛街區的歷史風情。
挖掘老屋建築史料,從培養小觀察做起
講座活動的第二場—「友愛街區的時間印跡」,我們跟著成功大學建築系講師的腳步,於友愛街、永福路二段,府前路一段和西門路二段的街廓進行踏查。參與活動的民眾透過講師的講解慢慢了解這些傳統建築背後的學問,像是傳統建築工法—「編竹夾泥牆」,用桂竹編成中間簍空的骨架,再用黏度較高的泥巴與稻殼混合成的泥漿塗抹於兩面,可抵抗熱脹冷縮的拉力,避免牆體裂開,最外一層塗上石灰,具有防水效果。講師也說到,想要挖掘這些歷史資料,就要培養對於街區的小觀察,藉由這些小觀察,還能從建築中看見這些建築的演變痕跡。
文史活動獲店家響應,老屋凝聚居民情感
透南風工作室於2016年在友愛街區設立咖啡聚場,他們在販售咖啡之餘,也為推廣在地文史保存盡一份心力,長期的相處下,友愛街區的商家也紛紛響應。散步Strolling民宿也是這次活動的合作店家之一,店長表示自己和妻子也是喜歡老屋子的人,因此十分支持透南風的理念,看到這次活動,把友愛街區裡喜歡老屋的民眾都凝聚在一起,這是他們樂見的。
這些老屋不僅保留了在地記憶,更凝聚了居民間的情感,透過這次活動,讓我們得以重視這些老建築。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