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重建台灣美術史 黃土水作品〈山本悌二郎〉石膏胸像回娘家
國美館重建台灣美術史 黃土水作品〈山本悌二郎〉石膏胸像回娘家
陳惠玲台中報導
國立台灣美術館今(22)日上午,在館內北典藏庫房舉行「流轉回鄉―黃土水作品〈山本悌二郎〉石膏胸像」開箱記者會,現場弦樂四重奏迎賓,駐日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大使謝長廷,以影像傳真方式說明這件作品回娘家的因緣美事;文化部長李永得、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台灣藝術史研究學者李欽賢、館長梁永斐,以及黃土水家屬林麗純女士,還有學界、藝文界人士、民代等親臨現場,見證這位台灣雕塑家黃土水(1895-1930)留存在日本新瀉縣佐渡市的原作〈山本悌二郎〉雕塑胸像。
李永得部長表示,蔡總統非常重視台灣主體藝術史重建;文化部推動「重建台灣美術史」,強化國家典藏能量,雕塑家黃土水雖然在日本發展,但心懷故鄉的感情非常濃厚,諸如太平國小典藏的<少女>胸像(1920)、國美館典藏的水牛群像(1930)等等雕塑作品,可惜才華洋溢卻英年早逝,其作品有一些下落不明 除了積極尋找原作 國美館也有複製一些視為國寶的作品,希望國美館繼續努力去蒐集,規劃二年為一期的完整作品展出以表示對黃土水先生的感念,同時豐富國家的藝術文化。
李部長提到黃土水作品在日本有完整的史料,是彰化高中提供的史料,才得知隱藏太平國小有黃土水的《少女》胸像作品。
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呂興忠,今日見證〈山本悌二郎〉石膏胸像開箱記者會。呂興忠分享他帶領學生走入社區、飛到日本、遠赴非洲的行動閱讀,開啟學生對知識與世界的好奇心。他說,帶學生到日本關東、關西、北海道、九州交流遊歷已經第10年,交流考察主題焦距於台灣殖民時代跟日本交會時的人物…,於2017年校方在日本蒐藏200多件史料及三件雕塑作品,雕塑是黃土水先生作品,包括一件原作、二件複製品。
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表示,黃老師的作品有當時的意涵與象徵的意義,他個人喜歡水牛群像;作品雖然不多 但呈現出來的意涵特別有時代感,帶給人很多想像與啟發。為此,今日是迫不及待想來看黃老師的作品;特別針對文化部的前瞻預算當中以重建台灣藝術史的概念,立法院及他個人會全力支持,也強調國美館如何搜尋與重建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
黃土水是台灣第一位到日本東京美術學校研習西洋雕塑的近代雕塑家,也是第一位入選日本官方展覽會帝展的台灣人,作品曾入選帝展4次。國美館典藏〈水牛群像〉、〈釋迦出山〉等2件原作翻製作品,其中〈水牛群像〉常設於大廳,作品描繪台灣傳統農村牧童與水牛的對話與風景。
梁永斐館長表示,黃土水生前為藝術創作謀生,創作之餘接受許多日本仕紳製作胸像或銅像的委託工作;主角〈山本悌二郎〉是黃土水於1927年的石膏人物作品,山本悌二郎出身佐渡市政治家,曾任日本農業大臣,以及參與規劃設立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總經理,建置規畫台灣第一所新式製糖工廠(高雄橋頭糖廠),與台灣糖業有深厚淵源。
梁館長強調特別感謝黃土水家屬林麗純;以及旅日若林素子(張素真)老師,二年間先後拜訪前市長山浦基裕及現任市長渡邊龍五,促成此次合作案;期待在國家重建台灣藝術史計畫支持下,尋回更多散落在海外的台灣美術作品。
東海大學創意學院院長林文海現場觀賞〈山本悌二郎〉石膏胸像作品,分享他對這件寫實雕像的特別之處,前面衣服的衣袖皺褶處的圖驣造型手法,認為有意思,從臉部、頭髮、衣服觀察其紋路觸感不同,對於衣袖收尾的手法是否有象徵的意義,可以深入了解。
藝術家倪朝龍教授分享,今日和藝術家謝里法教授一起見證開箱儀式。並指出,黃土水的雕塑原作散落在台中地區,據他所知大約有三至四件,包括〈水牛群像〉、〈甘露水〉、〈番童〉。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