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淡水河岸堅韌的荻草-蘆荻社大
編按/我就是蘆洲人,對於蘆洲的變化也大致了解,每逢蘆花盛開時節,許多白鷺鷥棲息於其間,成為一個特殊景觀,所以以前又叫做「鷺洲」,在淡水河沖積下生成的沙洲,總有白鷺鷥飛來,因此蘆洲市標誌是「白鷺鷥」,而象徵蘆荻社大的荻草,就是在這周圍生長的植物,一個充滿草根且堅韌性的植物。蘆荻社大於1999年正式成立,2008年面臨遷校,至今仍發展當中。
在這前一次之前,在偶然機會下我先去過了蘆荻社大,那次是主任親自與我們交談,李易昆主任在訴說事情的時候,總是特別風趣,但在堅持理念「辦社大不是為了公益,是為了社會改造」上他是學校重要的掌舵人,這次去拜訪蘆荻社大時,接待我們的玉女主秘、盛媛老師、艾玲老師、欣宜老師,她們都是一群為學校犧牲奉獻的主要腳色,開場先以蘆荻社大過去遷校以來的背景來呈現,是過去蘆荻社大發展到現在點點滴滴,影片中有可愛的學生們,成年人教育的成果展現,而最重要的就是因為OT(經營轉移),而整個遷校的過程,從創校到遷校,最後抗爭又變成只能無奈接受,拍攝技術不算是成熟可以出電影,但是卻很真實,因為這就是蘆荻的過程。播放影片時,我仍可在眼角餘光看到主秘正不露痕跡的擦拭濕濕的眼眶,我想這件事情,在他們的心中永遠都是一個無法抹滅的記憶。
社區大學是在造人,進而影響社會運動,透過接觸人來做改變,他們是有意識的推動一種運動,因為他們說:辦社大不是為了公益,是為了社會改造,這樣的立場下,讓普遍位於藍領階級的40~60歲的學生,對自己的公共議題(如政策、田野調查、稅制面)感到興趣,除了在學校應該學到的技能以外,也學習凝聚力,雖然或多或少會在因為在2008年面臨OT (經營轉移) 與遷校的命運而產生更大的共識,但學校老師的帶領下,與學生自己的心向,讓蘆荻社大確實擁有「社大的學生就是學校的主人」。
在2008之前,蘆荻社大坐落於三重的三重高中,那時候蘆荻社大的學員結構大概是50%三重人,45%蘆洲人,5%外來人,但因2008遷校到蘆洲的鷺江國小以後,地理方位產生改變,而蘆洲重劃區已經開發,大量外來人口湧入蘆洲居住,有的媽媽會因為距離增加打消繼續上課念頭,所以,一間社區大學最重要的就是近便性,這是讓民眾更願意接觸的條件之一。
片中有句精神指標用語就是「I will be back」,是當年蘆荻社大給自己的警惕,期許有一天能夠再回到三重高中,但因某一個學員是鷺江國小的志工媽媽,因此無心插柳透過志工媽媽的引薦,蘆荻社大可以使用鷺江國小多餘的空教室成立社大辦公室,所幸現在鷺江國小的校長很支持社區大學的延續,也讓鷺江國小和蘆荻社大得以互惠的原則一起相輔相成,例如:校園內的蝴蝶園就是蘆荻社大與鷺江國小最大的傑作。
原本在三重高中經營的好好的蘆荻社大,因教育部施予壓力給三重高中要轉變成經營化,招標廠商更以兩倍標金打敗蘆荻社大,當年面臨遷校過程,因為OT案的關係,喚起了大家對於這件事情的概念,但單靠一個社區抗爭是很難對抗成功的。
圖/影片內容畫面
蘆荻社大現在也朝多元化經營開始前進,鷺江國小門口對面就是蘆荻社大新開立的複合式商店,他沒有規定一定的功能,可以販賣畫品、手工餅乾,也是學員上課的地方,例如有社區影像工作室,另外也舉辦親子活動之後,一般民眾也漸漸的敢走進來這間商店,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動力。
社區大學在晚上六點多因學生陸續到校而變的忙碌,也看見什麼是成人教育,對於來勇於來學校再次上課的學生,我們都應該給予掌聲鼓勵不是嗎?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多麼有趣的事呢!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