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厚賢/彰化市報導)
"克紹其裘"從父親手中接下剪黏工藝的棒子,陳威豪向參觀者介紹父親的作品!
“記憶中,我父親經常會睡覺後突然醒來到他的工作室將想要完成案子的圖形畫出,畫到完整後他會帶去需要建修的廟裡給神明看以徵求眾神的滿意"新一代剪黏師父陳威豪,於彰化縣立美術館『陳篡地回顧展~屋頂上的耀眼人生』講述父親陳篡地生前的工作種種,平緩的語氣掩不住他對父親的崇敬與驕傲。在台灣傳統工匠藝術的領域中,人稱“地師”他的父親-陳篡地在廟宇的外觀及屋頂上所留有的傑作,成為現代與傳統的藝術中不朽的典範與創意!
矗立在廟宇屋頂的交趾陶,是剪黏工藝亮眼作品的一部份!
說起“剪黏工藝”也許一般人對此還相當的陌生!但若以簡單的方式解釋為 "剪黏工藝就是包辦廟宇屋頂的雕像如龍鳳、如福祿壽喜、如忠孝節義的故事…”大概就讓人當下知道 剪黏師的工作是如何的辛勤!因為師傅們不能是一體成型的雕像吊到屋頂上;而是用碗或玻璃切割的碎片一片片的接隆黏住後再搭配整體造型而修飾。這般 "屋頂上的人生”不只耗時耗力,更是要看天氣吃飯的把握好天氣而與時間賽跑;更重要的是要忍受酷暑與寒冬的操作,只為給一座廟宇最莊嚴肅穆的外表型體。
每一項技法都有他的道理與特色,陳威豪師傅口中的剪黏工藝是藝術創作的大成!
陳威豪的父親-陳篡地師承福州派郭天來大師,從出道到殞落數十年來的作品遍佈全台廟宇。於對泥塑或交趾陶多僅只會單一工藝的同業,陳篡地師傅卻可從繪圖到剪黏及交趾陶全部一手包辦,不只給現代傳統工藝的匠師一個學習的標竿;更是在台灣宗教文化與傳統建築的領域上站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因為下一代對傳統工藝的距離更遠,展場特別安排親子接觸區讓小朋友剪黏工藝有所認知!
“之所以要接手父親的事業不只是因為小時候我就跟隨父親到施工處有有接觸"陳威豪說:最重要的是現代的剪黏工藝已經面臨人才斷層的情況!試想現代年輕人又有多少願意冒著酷暑寒冬在屋頂上長期工作? 因為不忍心見到未來縱然有新人想學卻無師傅可交的情況,陳威豪選擇如父一樣投入新時代的剪黏工藝。但慶幸科技時代有電腦繪圖、有空拍機、有新科的材質....在種種節省人力與時效的工具輔助下搭配他豐富的工藝技術,流傳台灣廟宇之美的使命將成為陳家兩代對在地文化發揚與創新最有利的奠基!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