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 如何解決氣候困境?

文字-A A +A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們所面臨的氣候與環境困境,是前所未有複雜的問題,我們有無辦法去解決?」由英國遠道而來的知名教育學者赫斯班(Chris Husbands)教授,對著台下近200名來自台灣各地學校的校長,發出這樣的疑問。



 這場合是4/29 在嘉義市舉辦的2010 教育高峰論壇,此論壇是由微軟公司(Microsoft Inc.),每年所召開的教育高峰論壇,主要目的是邀請世界上頂尖教育專家,與台灣各中小學校長商討當前教育議題。本年度教育高峰論壇的主題是「環境教育」,會中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教育專家如英國的赫斯班博士、法國的索傑(Philippe Saugier)先生、巴西查維斯(Eduardo Chaves)博士與負責微軟公司教育政策的尼爾森(Larry Nelson)先生等四位專家,與會分享其在世界各地推動環境教育的思維與心得。


傳統教育 無法馴服混雜議題

 主講者 Dr. Husbands現任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文化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兼教育系教授,是英國首屈一指的教育家。其指出在當前面對環境與氣候變遷的議題下,大家所面對的是一前所未有的複雜多元的問題,其本質是「混雜的(messy)」。然而傳統的教育偏重在「馴服與訓練(tame)」,從美國的政治領袖就可看出這些倪端。前美國布希總統視此環境與氣候變異為馴服的問題,環境不好,用科學、技術去馴服它即可;而現任的美國歐巴馬總統則傾向視此問題為「危機(critical)」,提升到安全議題,主張用行為改變去變化。


 然而,如今環境與氣候變異的問題,整個趨勢依舊惡化,尚無好轉的跡象。赫斯班博甚至懷疑這混雜的議題,需要突破舊有的思維,尋求新的方法,而新的方法可能是實驗的、網絡合作的、尋求過程的,因此不一定有真正單一的解答。換言之,在於去管理問題,如小到管理好電器的耗能、大到建築物與交通對環境的衝擊管理。或許無一定解答,但提出用自我進步“Progress”的方式,讓問題可以逐漸改善。



學校圍牆內 滿足不了環境教育

 就教育家的角度來看,赫斯班認為我們個人亟需要作的是改變舊有的「思維方式(mind set)」,是一種人的再工程議題(re-engineering ),換言之,要體認到先前在學校所受的教育是不夠的,更要擴展到社會與生活中去探索學習。


 在會後的討論時,南寧中學的校長請赫斯班對於學校提出更具體可行的步驟,他於是依據英國教育的經驗,提出實踐的四個步驟,亦照實踐的容易到難的區分順序如下:最容易的是改變時間表(timetable),次之為課程的改變(curriculum)、較難的是新教學方法(pedagogy)形塑、最難的是日常生活行為(behavior)的調適與改變。


 除了赫斯班之外,來自法國的索傑,其擔任歐盟贊助之「綠色學校(CarboSchools)」計畫聯盟的委員,則提供了在歐盟各國的中學所進行的環境教育經驗,藉由各種水質、空氣等量測的方法,讓青少年去瞭解環境的變遷。然而,因為學制的不同,在台灣,環境教育或許有機會進入到小學,進入中學的過程更需要挑戰。


由環保意識出發 造就綠色公民與企業

 另一位講者查維斯則以哲學思考的方式,贊同需要一個嶄新的思維方式(mind set),也同意環境與氣候的變遷不是單純的問題,需要多元的思維方式。


 微軟的尼爾森則以其公司為例,說明一個有9萬員工、10億顧客的軟體公司,其所面臨的環境挑戰與應對方式。首先,分析其營運的成本,發現成本花在設備與能源的花費最高(高達26%),相對的開發軟體人力的支出佔20%。因此之故,微軟除了關切自己所用的設備是否友善環境、減少能源支出?也教育員工環保意識,更思索其產品對於全球環境的衝擊,如開發更省能的軟體程式。



台灣經驗 僅著重在教材製作

 最後,可惜並未分享台灣進行的環境教育狀況或案例。而是由某校老師藉由呈現「電子書」的製作,說明環保或環境教育的內容。但其根本的學習,是語言、圖像以及資訊方法或能力的呈現,讓人環境議題是否只是其中一個內容的呈現?


 樂觀地想,環境教育有幸融入任何教學的領域,都是好的。從悲觀的角度想,內容隨時可以被置換成其他議題,是否離環境教育的永續性還有段距離?我們理想中的環境教育,是否應該就比照語言、圖像以及資訊等,教與學生是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而不單只是表面或知識的傳遞?呈現者解釋以共讀為由,節省紙張為環保的過程,然而這必須解釋電子書的製造過程,對環境的衝擊程度為何,是否能夠達到取代紙的消耗達到環保的目的。


【延伸閱讀】

探索節能減碳教育的意義》陳楊文 2-Mar-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能源學校 三年有成》陳楊文 8-Aug-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從綠建築到綠教育 直擊德國的環保軌跡》舒逸琪 25-Jan-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32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環境教育 如何解決氣候困境?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6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6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