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頒發各種國家獎項,肯定及獎勵學術傑出貢獻者
公民記者:朱水文
總統蔡英文暨行政院長蘇貞昌於2021年03月22日出席教育部「第24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第3屆國家產學大師獎暨第64屆學術獎」頒奬典禮。
蔡總統頒發國家講座主持人獎、國家產學大師獎,蘇院長頒發學術獎共10位,也與得獎者及親友合影留念,並感謝所有得獎者的付出與貢獻。包括政務委員兼發言人羅秉成、教育部次長劉孟奇、科技部次長陳宗權、立法委員許智傑等亦出席是項活動。頒獎典禮以短片介紹獲獎人重要學術研究內涵及座右銘,並由國家講座主持人江安世教授、國家產學大師獎獲獎人覺文郁教授及學術獎獲獎人廖弘源研究員分別代表獲獎人致詞。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年有7位「國家講座主持人」、3位「國家產學大師獎」及10位「學術獎」的得主,每一位得獎人都付出了無數的心血,讓臺灣在學術研究、實務研發及教學上,不斷地進步發展,除了恭喜大家得獎,她也代表國家跟國人,感謝大家的貢獻。
總統表示,過去一年多來,從疫情爆發到研發疫苗,相信人們都更加感受到,研究者對世界的重要性及貢獻,各位得獎人在各自的專長領域,就是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像今年第二次獲得「國家講座主持人」的江安世院士和黃炳照教授,他們兩位分別對臺灣的腦科學研究及綠色能源產業發展,都有非常卓越的貢獻。
總統接著說,另外為了引入企業資源,來擴大學校的研發能量,教育部針對產學合作所提出的「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已經在立法院審議當中;政府希望透過適度地鬆綁法規,讓產學之間可以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來穩定培育國家重點領域所需要的人才,讓學術研究更能帶動產業的發展。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國家為培養人才運用一切力量,教育經費從2,600億元提升至3,300多億元,成長近四分之一;另一方面透過鬆綁相關法律、結合產業等方式,讓各界一起支持相關研究領域。院長期盼得獎者延續所學並「引領」一代又一代的人才,為國家持續擘劃更好的未來。
蘇院長指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人才是國家的根本,人才的養成不易,除了本身資質要好,更要對專業項目有長期的研究。院長進一步表示,環境氛圍對教育的影響深遠,因過去威權時代,不懂得尊重學術自由,如今臺灣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堅持與奮鬥,擁有自由、民主與開放的環境,以至於能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蘇院長特別感謝得獎人,長期在各自領域中耕耘、研究、傳播知識、引領學生等諸多貢獻,讓國家人才輩出。
蘇院長強調,國家會用一切力量來培養人才。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教育經費從2,600億元增加到3,300多億元,成長近四分之一;政府也透過鬆綁相關法律、或結合產業等各種方式,讓各界一起支持相關領域的研究。
教育部設立「國家講座主持人」及「學術獎」獎項設置歷史悠久,2018年設置「國家產學大師獎」獎勵長期致力實務應用研發之典範。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分置「人文及藝術」、「社會科學」、「數學及自然科學」、「生物及醫農科學」及「工程及應用科學」等5類科,國家講座主持人設置期限為3年,除由學校配合提供主持講座所需資源外,教育部今年更提高獎助每位主持人新臺幣200萬元,3年合計新臺幣600萬元;國家產學大師獎分「工程」、「電資」、「人文、設計、藝術」、「商管及民生」及「農業科學、生技及護理」等5領域,得獎人為終身榮譽並獲頒獎金新臺幣90萬元;學術獎領域與國家講座主持人相同,今年提高獲獎人獲頒獎金新臺幣90萬元。
第24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共計7名
社會科學類科:國立中央大學陳德懷教授為國際數位學習鼻祖。
數學及自然科學:國立清華大學張敬民教授為臺灣物粒子物理研究的開拓者,推動粒子物理的國際合作,不遺餘力。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許千樹教授成功製成高效率太陽能電池,在國際高分子學術界享有盛譽。
生物及醫農科學類科:國立清華大學江安世教授是國內神經科學研究的關鍵學者。江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建立「果蠅全腦神經網路圖譜」,解開學習和記憶神經機制之謎,備受國際關注,並進行跨領域實驗室合作、著力開發新技術,及進行技術轉移,未來將持續解開人類大腦奧秘。江教授在教學及人才培育上成就卓越,他所培育的許多年輕學者都已經在國內學術界嶄露頭角,今年是江教授是第二次榮獲國家講座主持人,並晉身為終身榮譽國家講座主持人。國立臺灣大學楊志新教授致力提高臺灣癌症病人存活率,打造臺灣成為國際醫療重鎮;
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國立臺灣大學陳文章教授為電子與光電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奈米材料領域翹楚,從事跨國研究,在國際學術上具舉足輕重地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黃炳照教授今年是第二次榮獲國家講座主持人,亦晉身為終身榮譽國家講座主持人,對臺灣綠色能源產業及人才培育貢獻令人矚目。
第3屆國家產學大師獎得獎人共計3名,
工程領域: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芮祥鵬教授、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覺文郁教授長期深耕國內工具機與精密機械產業,由下而上協助國內工具機與精密機械產業朝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轉型,對我國產業價值與競爭力竭盡心力貢獻。覺教授所培育學生多次獲得企業獎項肯定,他並將產業需求衍生的技術教材化,為培育國內工具機與精密機械專業人才而戮力,對增進親產學環境、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與資源整合具重大效益。
電資領域: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張簡嘉壬教授置身於臺灣本土軌道電子系統技術研發及應用,為國內軌道自主技術先河。芮祥鵬教授長期投入於熔融紡絲等高分子研發,使臺灣成為第二個擁有國際特定產業技術的國度,增加臺灣能見度。
64屆學術獎得獎人共計10名
人文及藝術類科:國立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是國際知名資訊計量學者。
社會科學類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宋曜廷教授研發中文文本自動分析及批改技術、中文辭彙聯想資料庫,是運用資訊將華語文推向國際佼佼者。陳聰富教授是民事法學的侵權行為法與契約法的領導人物,運用於解決醫療糾紛具有開創學說理論;
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國立臺灣大學吳逸民教授是世界研究地震預警的先驅,地震科學與地質科學領域引領國際研究方針。劉如熹教授在無機材料化學研發應用具開創性,在國內化學界享有崇高榮譽。劉如熹教授;
生物及醫農科學類科:中央研究院袁小琀研究員為國內核糖核酸代謝結構和功能領域專業人才典範、國立清華大學孫玉珠教授聚焦磷酸酶、胃幽門桿菌蛋白等分子功能探討,獲有開創性具體成就。
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元智大學林志民教授推廣仿腦神經網路運用,成功診斷乳癌腫瘤、國立臺灣大學吳宗霖教授研發世界最迷你可抑制高頻率無線傳輸電路元件,為國內外知名電磁相容及信號完整技術的權威學者。中央研究院廖弘源研究員在多媒體視訊處理等研究成效卓著,從雞尾酒浮水印到人臉資料庫、數位化影片修補等應用,具引領國際先驅之功。他深耕人工智慧30餘年,於1998年所提人臉辨識領域「換臉」論文,迄今仍為該領域必讀之聖經。廖研究員所帶領團隊近期研發最快、最準且免費授權物件偵測演算法(YOLOv4)的關鍵技術,引領國際研究與應用趨勢,多媒體訊號處理及保護智慧財產權等領域重量級行家。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