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古道樂聲 社區營造新意
◎文‧攝影/林建霖
有個響亮名字的雲霄里,清朝時鄰近香火鼎盛的九華山地藏庵,所以從前的居民大多以「剖香腳」為業,因此有「香腳原鄉」的 美譽,前年成立的社區發展協會更積極推廣古藝保留以及用音樂活絡社區。
雲霄里位於嘉義市區的東北方,清末時稱「雲霄厝」,自安和街一九七巷起經和平路三六一巷延共和路一三五巷至忠孝路止,全長約四百五十公尺之雲霄厝古道,是北門地區甚具歷史意義的文化特色之一。雲霄厝古道早年在北門城外,來自東方或北方的民雄、竹崎等外地民眾一定要由此進諸羅城,雲霄里里長王廣禮表示「因此早期雲霄古道的發展十分樂絡。」
嘉義市雲霄里近年來推動社區文化,以雲霄古道為重點,9日將舉辦的「古墟23.5度/市集」,聚集80個以上的創意手工藝、環保、有機、藝術等攤位,並結合雲霄厝傳統手工藝剖香腳花及製香技藝表演,為古道活絡新機。洪雅書房負責人余國信表示,在古道上辦市集,文化意義重大,取名「古墟」是要喚醒相關單位重視文化資產的保存,23.5度則是北回歸線通過的經緯度。
雲霄里長王廣禮表示,雲霄古道是明末清初諸羅建城時所建城外主要道路,而「雲霄」之名係因此處先民來自福建省漳州府雲霄廳聚落,目前的雲霄古道被分割成安和街197巷、和平路361巷與共和路135巷。
古道內還保存不少古厝,其中陳姓人家的古厝,為中日合併的古建築,保存完好,並有燒柴檜木浴桶等古物,市集當天將開放參觀。
王廣禮說「雲霄厝是來自中國大陸福建省漳州府雲霄廳的聚落。」來自福建省漳州府雲霄縣的先民,隨鄭成功渡台,落居於諸羅城外東北隅的古道兩側,雲霄厝因而得名,到了民國四十二年,內安里以及雲霄里合併為雲霄社區。
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傳統技藝「剖香腳」,因為機械化作業與大陸香業的競爭而逐漸沒落,現在更隨著老一輩的凋零,面臨失傳的危機。現今僅存的剖香腳師傅邱錦雲表示「目前剖香腳行業幾乎絕跡,只有在社區的表演節目裡才看得到,但它畢竟是珍貴的傳統技藝,值得繼續保存下去。」
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成立的雲霄里與內安里聯合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在嘉義市可以算是很晚成立的一個發展協會,成立社區營造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帶動民眾關心自己的社區。王廣禮表示,成立社區發展協會是他的競選政見,因為他發覺現今里民變得對公共事物漠不關心,為了讓雲霄里更團結因而成立。
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現今也舉辦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並發行社區報,不定期舉辦社區活動,一方面是凝聚社區居民的共識,一方面也藉此發揚雲霄里的傳統文化,社區報邊輯顧問方芳梅感概的說「希望在大家齊心努力下,讓傳統文化得以保留傳承下去。」
近來雲霄里發展協會除了積極推廣「剖香腳」文化之外,也推動另一方面的文化活動,像是在中秋節舉辦「薩克斯風音樂晚會」邀請里民同樂,將音樂元素融入社區。王廣禮表示「在這對立的社會中,只有音樂沒有顏色、沒有黨派、沒有衝突,音樂可以美化人生,但如何將音樂元素融入社區,卻是件步履蹣跚的工程。」
王廣禮透過與其他單位合作,推廣街頭浪漫音樂會,如在阿里山入口處舊北門驛,舉辦首場街頭巷尾音樂會,由熱心的街頭藝人陳新添、黎水妹 擔綱演出 。王廣禮表示,希望社區民眾熱烈支持,更期待日後能成立社區樂團,與社區民眾共同營造,到處彌漫浪漫音樂氣息的社區。
對雲霄里來說,還有一件特別的事,就是里長王廣禮是一位肢體殘障人士,王廣禮表示,小時候造化弄人,一場大病使他的雙腿萎縮,但他的心智沒有跟著頹靡萎縮,相反的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這也是他當了二十幾年里長的動力。
在王廣禮的努力下,以近七成的票數當選里長,更順利蟬聯六屆。在他任內,曾經帶領民眾走上街頭,到省政府前抗議公地租金不合理調漲。身為小小里長,面對國家政府這麼大的機器,他依然沒有絲毫懼怕。王廣禮並堅定的說「這項抗爭拒絕任何政治人物參與。」他表示,走上街頭純粹是為民發聲,並不希望這個活動成為政治人物爭取新聞版面的舞台。
王廣禮的大嫂表示,王廣禮很熱心,無論再小的事情他都會幫忙,而且還身兼多職,像是生命線急救隊顧問、勞資糾紛調解委員、工會理事等等。此外,他更致力於社區營造的工作,例如環境美化、開設技能研習營,以及組成巡守隊來保護社區。同樣擔任地藏庵巡守隊的徐春子表示,王廣禮是巡守隊隊長,他的服務態度只能用很真誠、很熱心來形容。
對於這樣熱誠的服務心態,王廣禮表示,其實他受父母影響很大。他提起小時候感染小兒麻痺時,媽媽為了改善他的病情,嘗試了許多方法,甚至聽信偏方,到處去尋找死後掛在樹上的貓頭做藥引。看到母親的努力,還有家人的不離不棄,王廣禮漸漸改變罹病後的消極心態,積極投入服務人群的工作。他認為,其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