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灣人台灣面」展 現代藝術台灣味

2010/05/31 23:40
5,341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照片

【靜報記者 譚熙/台中報導】「台灣人、台灣面—台灣藝形2010」即日起至六月廿日,在台中二十號倉庫展出,現場展出十位台灣現代藝術家的作品,作品皆表現出濃濃的 台灣文化、台灣情感與台灣精神。

策展人?向表示,這是二十號倉庫「藝術迴轉期系列」系列三的展出,透過「迴轉」的概念,讓台灣藝術可以有「來回對話」的機會,藉由這次展覽,讓民眾看到台灣獨特的藝術形式以及真正能代表台灣的「台灣精神」。

參展的十位藝術家分別為:現代藝術的領航者鐘俊雄、101現代藝術群創始人之一的盧怡仲、將台灣「檳榔西施」文化議題揉合於創作中的女性藝術家吳瓊華、現任彰化縣美術學會理事長的何瑞卿、以寫實的木雕創作聞名的賴永興、擅長多媒材創作的曾慶熙、現場展出作品中唯一以陶瓷雕塑為主的鐘敏建、以各種宗教作為創作題材的郭益逢、身兼建築師和畫家的羅榮源、以及擔任此次策展人的?向。

何瑞卿是台灣首位用金紙創作的藝術家,他探討女性與傳統思維撞擊後的衝突性:女性與傳統、女性與神明。傳統的台灣以女人臀部的大小決定會不會生,這也間接決定了女人的價值,何瑞卿創作了《台灣ㄟ查某人》系列作品,藉此批判這樣傳統的刻板印象,並以此作為創作元素,所以創作中的女性,臀部都特別大。

照片

何瑞卿也以宗教及廟宇圖騰為創作題材,加入族群融合的概念創作《台灣花》系列作品。花象徵著生命力和台灣女性的母性光輝,也代表台灣各族群的女性,花可以是原住民的金黃色太陽花,也可以是客家的山茶花,亦或是台灣漢人的玉蘭花,何瑞卿藉此讚美擁有各族群傳統美德的美麗台灣女人。

何瑞卿說:「二十號倉庫這個頹廢、重新利用的空間,不只展現藝術家獨特的個性,也勾勒了『台灣人台灣面』的形象,我的作品中在這樣的場域中更深刻傳達了台灣女人堅忍不拔的毅力。」

1987年解嚴是台灣現代藝術解放的一年,擺脫高壓政治所採取的疏離現實的美學關懷模式,台灣藝術家在創作上破除綑綁,大膽運用混雜、虛擬、偽裝、變形、無厘頭等策略,表達對台灣的思考。從巨觀的社會、政治、文化、歷史、性別到微觀的個人、家庭、身體、情慾、心靈,台灣現代藝術家以幽默、自嘲、顛覆、質疑的不同角度,呈現他們對所處時代的觀察、反省與詮釋。此外,面對全球化下的知識爆炸、資訊橫流、媒體與消費文化的泛濫以及價值觀異化的社會現象,他們也不斷地吸收、轉化思考然後進行批判。

照片

為了符合這次展覽主題,精準傳達出台灣現在的狀態,盧怡仲特別將廿年前創作的作品《石器石器》分割,結合利用譜架的創作成為新作品《解構2010》。盧怡仲從平面繪畫的角度思考裝置藝術,《解構2010》雖然是平面的作品,但卻有前、後(《石器石器》)之分,並利用劇場的概念,在前方打了舞台燈。

盧怡仲解釋,《石器石器》利用粗獷的結構表示面對解嚴,畫出台灣人心裡巨大的無奈,有著「邊緣宿命」的情結;《解構2010》則傳達了面對新的時代,台灣人心中游移不定的「漂浮感」;而解構後的《石器石器》代表著台灣精神,藍橘相間畫的其實是後腦杓,代表的是每個台灣人。

有感於許多台灣現代藝術家為了擠進國際排行榜,捨棄台灣的東方特質而模仿西方筆法,鐘俊雄利用象徵台灣文化的元素符號、圖騰以及媒人婆的大紅花,妝點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成為《蒙娜麗莎.春嬌》,鐘俊雄說:「蒙娜麗莎在台灣住那麼久了,總要有點台灣味,你看,我的春嬌不是比蒙娜麗莎更親切更有魅力嗎?」

照片

對於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鐘俊雄表示,要走出國際風格就一定要保有本土精神,現代藝術融合了人間各種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經驗都是可以走向國際的道路,正因為這樣的環境,台灣的現代藝術才會有特色。

盧怡仲說:「現代藝術的關鍵是個人特質綜合文化,才能創造出內涵!東方的藝術家因為文化的關係,比西方藝術家更能享受煎熬,這是我們優勢,藝術家本身的優點更不該拋棄。」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