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盛事 白沙屯媽祖進香吸引千名信眾
【靜報記者 黃正衛/苗栗報導】白沙屯媽祖遶境前往北港進香已有一百七十年以上的歷史,被苗栗縣政府核定為「苗栗縣民俗文化資產」,也是全縣第一件無形文化資產,五月 二十三日上午七點在上千名信眾的恭迎下,正式展開為期十一天的南下北港的進香行程。
白沙屯媽祖進香為苗栗縣一年一度重要的宗教盛事,也是台灣步行路程最長的進香行程,一路橫跨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以及濁水溪等,往返路程近四百公里。白沙屯媽祖進香特別之處在於一切以媽祖的旨意為依歸,進香旅程中沒有排定的路線表,也沒有固定的歇駕休息的地點,路途中該走哪一條路,或該在哪裡休息,全依照媽祖鑾轎的踩轎而定。
白沙屯田野工作室常務理事林幸福表示,媽祖鑾轎由四人扛起,旁邊一人敲鑼,透過轎桿接觸肩膀的觸覺去感受一股力量,敲鑼藉由鑼聲的傳達,顯示目前媽祖行進的動向,帶領信眾前進。由於路線不固定,媽祖路程中最東曾到達彰化二水。
位於苗栗縣通霄鎮最北邊的白沙屯是一個典型的農村部落,東邊靠山,西邊鄰海,清乾隆年間開墾的先祖奉請一尊軟身媽祖供奉於民家,祀奉媽祖為守護神,保祐開墾、漁獲能順利平安。清咸豐年間,居民籌資蓋廟,於清同治二年落成,為現今的拱天宮。林幸福表示,在貧困的土地中信仰成了居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因此白沙屯人相信面對困厄環境需要媽祖的細心照顧,每年媽祖進香是村落重要的活動。
林幸福也特別提到:「神明的性格來自於人的性格,也來自於土地的淬鍊,白沙屯媽祖進香不只是一個取得香火的簡單儀式,更不是廟會嘉年華,看熱鬧、看吃吃喝喝,是白沙屯人的任務與使命,也展現對於敬天、謝天的虔誠,可以看到媽祖與農村緊密結合,因為神明與人一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藉由進香讓大地的生產力再度獲得能量。」
?年農曆十二月十五日會擲筊請媽祖決定進香日期、起駕時間、進火等相關的儀式,在進香前三天會放頭旗為進香揭開序幕,進香時頭旗為隊伍的前導,但是媽祖鑾轎才是引領隊伍的核心,因此每當媽祖鑾轎改變行進方向後,執投旗的隊伍必須秉持只前進不後退的原則,繞道走遠路,回到進香隊伍的前哨,林幸福表示,在進香中常常會遇到媽祖繞道而行,或進去田間小路,因此頭旗手繞道而行的情況常常見到。
進香前三日白沙屯居民們會齋戒,也會準備許多豐盛的飯菜前來犒軍,犒賞媽祖的天兵天將,不同於其他的廟會活動吃三天的全齋,居民們只吃早齋。白沙屯田野工作室秘書蘇培凱表示,根據田野調查,早期交通工具不發達,媽祖進香需要耗費相當大的體力,因此將犒賞完的供品轉成大夥的食物,大家才有體力進行路途遙遠的進香行程,如果全部茹素會造成體力上很大的負擔。
一般參加廟會的民眾稱為進香客,但在白沙屯稱為「香丁腳」或「香燈腳」,林幸福表示,兩者都可以因為台語唸起來音一樣,「丁」是因為早期有能力參與進香的村民大多是家境生活條件允許的家族,而參與徒步進香的家庭大多會派出家中的男丁,擔負起徒步進香的重任,途中輪流協助扛抬媽祖神轎或頭旗,「燈」是因為夜間需要照明,信眾會攜帶燈籠,「腳」則是代表會員的意思,但兩種說法都是代表跟隨媽祖參加進香的信眾。
依照慣例,廟方會在神房內替媽祖換上新衣、新帽與新鞋子,讓媽祖穿著新衣前往進香,等到媽祖換裝完畢會進行起駕儀式,誦讀經文與獻花獻果等,並獻讀疏文稟告媽祖,時辰一到恭請媽祖登轎安座,行轎至前殿等待出發。而後龍鎮南港地區的「山邊媽祖」也會在出發前與白沙屯媽祖會合,共乘神轎前往北港進香。
日本天上聖母殿住持松崗美華遠從日本千葉縣來台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她表示,2006年聖母殿落成後,一直擲筊想要參加白沙屯媽祖進香,但都沒有獲得聖杯,今年終於擲出聖杯,看見白沙屯媽祖後,也感覺到媽祖特別溫暖,非常感動。
住在高雄的信徒余阿寶參與進香已經三年,她表示,白沙屯媽祖相當靈驗,祈求的願望都有實現。住在彰化伸港的陳偉倫曾向媽祖祈求,希望能幫爸爸戒了酒癮,而爸爸也順利地戒掉了十多年的酒癮,陳偉倫懷著感恩的心來跟隨白沙屯媽祖進香。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