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水圳文化記憶 串起台日友好情誼
灌溉為農業之基礎
水圳化旱田為良
清代漢人築土圍埤引水成圳
墾荒為田換得食糧
而台灣面積最大的嘉南平原
因夏雨冬乾少雨特性
早年是依天候定收成的看天田
日治時期八田與一技師來台
窮10年之力築嘉南大圳與烏山頭水庫
於1920年開工
總長1萬6000餘公里的給水排水渠道
是當時世界第三的重要水利工程
結合三年輪灌制度
提升了雲嘉南地區稻作產能
也造就了台灣農業穀倉
奠定台灣產業發展的基石
為保存百年的歷史記憶
每年5月8日是八田與一逝世紀念日
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於烏山頭水庫
八田與一銅像前辦理紀念追思活動
今年由副總統賴清德、農委會主委陳吉仲
與台南市長黃偉哲、農水署長蔡昇甫等人代表公祭
日方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泉裕泰代表
與八田技師在台家屬八田卓郎等一同參與
台日民眾紛紛至八田技師墳前獻上菊花一朵
感念八田與一為台灣這片土地的貢獻
今年適逢嘉南大圳開工滿百週年
文化部與台南市政府8日同時於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舉辦百年圳流-嘉南大圳開工滿百紀念典禮
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文化部長李永得
與參加追思活動的來賓共同出席
透過水圳文化的記憶
共築台日友好情誼
為向八田技師致敬
現場特別安排改編八田與一做詞的烏山頭舞
1929年烏山嶺引水隧道貫通時
八田與一曾帶領台日籍工作人員
以歡樂的手舞慶祝隧道落成
活動透過轉播畫面臺日雙方異地共演
再現當時的盛況
現場並有紙風車大圳劇場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青年樂團演奏台日民謠
嘉南大圳老照片展及交流講座等
擴大引領民眾認識嘉南大圳的水文化
期盼創造文化資產於當代生活的新價值
重新建立起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
公民記者許譽騰 台南官田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